這里有你不曾企及的世界維度,這里有你不曾領略的歷史法則,這里有你不曾發現的人類秘辛......本文帶你進入《人類簡史》的世界,用最敬畏的心情和最赤裸的目光全方位透視我們自己這個族群,窺探智人世界最深處的天機!
第一篇 創世篇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站在歷史的制高點,用科學的眼光、哲學的嚴謹、心理學的思考,掀開了籠罩在人類600萬年歷史上空的迷霧,讓我們有機會一探智人世界的奧秘。
—1—造神運動的饋贈——“虛構之力”
歷史學家認為,大約7萬年前,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讓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從此拉開了智人歷史的畫卷,智人從一種極為平凡的動物一躍登上了食物鏈的頂峰,并逐步掌握了改天換地的強大力量。
歷史學家將這一重要變革稱之為認知革命,《人類簡史》通過詳盡的分析,揭示出一個難以置信的真相——所謂的認知革命不過就是“虛構故事”。智人語言超越了一般動物,不受客觀物質限制,可以描述本不存在的“虛構故事”,而被集體廣泛認同的虛構故事可以賦予集體統一的目標,促成大規模合作。
動物學研究表明,一般動物的合作通常只能維持在20-50個左右(除了蜜蜂、螞蟻等已經將固定協作模式寫入DNA的族群,但也僅限于固有的協作模式),而智人通過“虛構故事”可以將無數不相干的人凝聚起來,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進行各種精妙合作,完成個體不敢想象的復雜工程。
最初是部落故事,通過近乎荒誕的鬼神故事,讓整個部落的人凝聚在一起(換個角度,也可以認為是一些流傳著的故事,不斷吸納更多的人信奉和維護,凝聚成更大的部落),不斷壯大智人社會。
或許很多人對這種觀點不以為然,早先我也認為:鬼神故事都是迷信,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看過《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后,我發現自己可能陷入了某種誤區。
群體心理學研究表明:
1.群體盲從、急躁、沖動,群體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不合邏輯的事情;
2.群體中的人極易被群體情緒感染,產生一種非常壯闊的感情,感覺自己無所不能,群體中最容易產生大義無畏的英雄主義;
3.相對理性而言,群體更容易接受隱晦的“暗示”。
原始人對世界的認知和所處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對一切充滿敬畏,集體的盲從和無邏輯性,使他們很容易接受鬼神故事中的暗示,并造成強烈的思想沖擊。可以說,正是這種極端荒誕的虛構信息,反而在原始人頭腦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形成了更加穩定的虛擬實體,構建了更加穩固的合作基礎。從部落神明到宗教信仰,再到國家種族,智人創造了本不存在的神明,但也同時打開了“神力的封印”,從此具備了堪比眾神的創世力量。
或許你還是覺得“虛構之力”有點小題大做。不要緊,我們接著往下看。
—2—造物主的新密碼——“文化之力”
赫拉利提出的“虛構故事”是條明線,其實作者還有意潛藏了一條暗線,等著廣大讀者去發掘。
“虛構故事”只是認知革命的起源,隨著時間和歷史的沉淀,這種“虛構之力”不斷自我強化繁衍,時至今日已經發展成智人文明最重要的部分。
或許你對類似宗教信仰這種“虛構故事”嗤之以鼻,但是公司呢?國家呢?民族呢?還有金錢和人文主義呢?恐怕都深信不疑吧!這些組織機構和概念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人已經無法獨立于其外了。這些其實都是“虛構故事”的發展,我們可以稱之為“虛構實體”或“虛構概念”。
以公司為例,不過是存在于集體中的一個虛構概念,根本沒有實體,關鍵的是所有人都相信,這就使虛構概念具備了實體的特質。今天之所以能有全球貿易網絡,正是因為我們相信著諸多這樣的“虛擬實體”,如:聯邦儲備銀行、法律條文、企業國家,等等。
這些“虛構實體”存在于群體意識中,許多人共同維系穩定,就算某個人改變了想法,也對這個“虛構實體”產生不了什么影響。
從認知革命開始,智人就一直生活在這種雙重現實之中:一方面是物質世界,另一方面是“虛構實體”。這種“虛構實體”和“虛構概念”不斷交織發展,就形成了各種文化,時至今日已經空前強大,如:宗教文化、資本主義、人文主義,等等,影響著整個智人社會的發展。
文化的實質是“虛構概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適應力,智人可以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文化方向,需要做的僅僅是改變虛構的故事而已。這就開啟了“文化演化”的快車道,智人不必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總是堵車的道路上。
16世紀到18世紀,歐洲征服者引進數百萬非洲奴隸到美洲農場,一個重要因素竟然是非洲人具有當地疾病的免疫力,非洲人基因上的優勢反而成了他們社會上的劣勢,充分說明文化演化已經駕馭(或者說擊敗)了基因演化,智人跳出自然之外。
如今,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受到人文主義文化的深刻影響。我們認為人性存在于每個人的自我特質之中,人的自由神圣不可侵犯,要聆聽內心的聲音,不受外界的干擾或傷害,我們幾乎視之為真理。然而,從文化演化的角度看,這不過是演化的一個階段而已,隨時都可能有新的“虛構故事”取代它。
假設我們站的再高一點,是否可以認為這種“人文主義”就是“人類種族主義”呢?我們有考慮過其他物種的自由和權力嗎?
文化演化是智人文明賴以發展的源動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的演化空間也還非常廣闊,永遠不要用現在的文化理念思考當前文化是否合理,文化演化永遠沒有盡頭,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永遠是怎么改進這些虛構秩序和文化基因,以符合文明發展的需要。
智人的“自然生活方式”從來就不止一種,真正存在的只有“文化選擇”。
—3—永遠的本源之力——“信息之力”?
如果說文化是一條潛藏的暗線,那么還有一條線索,作者似乎就沒打算公之于眾(或者是作者認為這種理論尚不完備,所以只是點到即止),下面我們就來揭開它的面紗。
智人語言是引發認知革命的載體,為什么其他動物的語言沒有這種能力呢?最本質的因素是智人語言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動物學研究表明,一般動物的語言只能描述客觀存在的實體,比如:有獅子、有河流,容納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智人的語言卻可以靈活組合,描述各種虛構的現象或想象的事物,信息存儲量非常驚人,正是信息量的差距引發了質變。
不僅如此,智人還發明了文字這種信息載體,得以讓各種“虛構故事”持久穩定存在并廣泛流傳,給“虛擬實體”“虛擬概念”不斷演化發展創造了近乎無限的條件,這也是今日文化高度繁榮的重要基礎。
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發明了最早的“文字系統”。有些人對此感到遺憾,因為這套文字系統,既不是哲學思想,也不是詩歌、傳奇、法律什么的,而是記錄各種稅務、財務及財產的無聊數據。但換個角度,這記錄的可都是數據,是人類第一套數字處理系統,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信息時代在這里已經開啟,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引發了文化的繁榮發展。
智人從“虛構故事”到“文化基因”,背后的本源之力都是信息,信息是否才是真正的創世之力呢?
互聯網時代開啟,相對語言、文字無疑是信息化質的飛躍,這是否會引發文化基因的再次演化呢?未來文化又會以什么樣的形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呢?
—4—晦澀的未來之光——“創世之力”?
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智人就這樣一步步打開了封印神力的匣子,成為了堪與眾神比肩的特殊存在。
但一直有一個問題揮之不去,我們打開的究竟是創世神力還是潘多拉的魔盒?今日智人的成就,究竟是眾神的賜予,還是人類貪婪與魔鬼的交易?
如果說,之前的“虛構之力”“文化之力”“信息之力”還只是人類范疇的“創世之力”,那么21世紀初乍現的未來之光——生物科技呢?是否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創世之力”了?
在近40億年的時間里,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演化都是依循著自然選擇的法則,沒有任何一種是由智慧生物創造設計的。然而,智人已經開始打破這種生命法則。我們像造物主一樣,創造了會發光的兔子,局部改造了人體的器官和機能,克隆出了其他的物種。
這是否已經觸動了“禁術”?這是否已經撼動了眾神的地位?在未來等待我們的究竟是歡呼還是審判呢?這晦澀的未來之光似乎真的昭示了“智人末日”呢!
現在,我們崇尚自由平等的文化,希望保證智人每一個個體的權力。可是,未來的生物科技似乎已經打開了最不平等的閘門。
面對基因改造、生化工程,人類強化計劃已經在向我們招手,新型的超人類或許很快就會誕生,甚至具有永生不死的能力,在這個新的物種面前,智人又算什么?是否也會像其他動物(也包括其他滅絕的人類族群)一樣,淪為附屬品呢?無數歷史經驗似乎都印證著這個結果。
今天,我們站在這個歷史的“奇點”上,究竟該何去何從?或許只有文化選擇能夠拯救妄動“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智人,但我們最終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