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股權激勵是與戰略周期一致的長期激勵,能夠引導管理層對企業整體業績和長期發展的關注,而且是增值和利潤基礎上的分享,企業不需要直接支付現金。但是,按照新的會計準則,股權激勵的費用成本的確高昂,在委托代理機制不成熟的大背景下,存在內部人操縱造假而獲利的意圖,甚至有些高管為了規避對在職高管行權期的約束,為巨額套現而放棄企業,與此同時,以股票市價為參照的激勵措施,股價受不可控外部因素影響,很可能反映不了真實的企業業績。
我認為,所謂股權激勵,其實就是吸引和綁定有助于公司長期發展的核心人才,使企業發展與員工利益回報統一起來,從而激勵核心人才更加努力地工作,達到公司與員工的雙贏。
股權的作用有以下幾點:一、員工成為公司股東,更加具有主人翁意識 二、股權可以在上市之后獲得超額收益,實現財富大幅度增長 三、即使公司沒有實現上市,股權依然具有分紅的能力,可以直接享受到公司發展的成果。
股權激勵的流程和內容:一、確定股權激勵的范圍和人員(哪些屬于核心人才、激勵誰)二、股權激勵的模式設計(一共多少種模式?選擇哪一種模式來做?) 三、確定股權激勵的總量和分配規則(拿出多少股權作為激勵,如何進行分配,設定規則)四、股權激勵的價格和考核(每股多少錢?對應怎么樣的考核要求)五、股權激勵的約束機制和退出(多少年之內可以變現?有什么樣的條件?退出有哪幾種渠道?)
股權激勵的弊端:1.股權激勵變成股權福利,一大批人躺在歷史功勞簿上睡大覺,把后進者的晉升路徑堵死,企業失去沖勁 2.股權激勵分配不勻,造成人心失衡,怨聲載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吃力不討好 3.激勵不足,做了等于沒做;激勵過度,財富收獲巨大,降低奮斗激情4.股權稀釋太多,造成企業控制權減弱,增加不確定性因素,不可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