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瞳瞳跟我說她被合租的朋友傷害到了,暫且把這個合租的朋友稱為B吧。
瞳瞳先到了那個城市,然后準備去租房子。還沒有租的時候,B給她打電話說要過去工作,找她幫幫忙。瞳瞳就答應說你過來吧,第一個月的房租你不用出,后面的我們再想辦法。
于是B就過去了,兩人住著一室一廳,第一個月倆人還算和諧,一起吃飯游玩。但是B一直沒有怎么找工作、投簡歷,瞳瞳有些為她著急。這一個月生活用品都是瞳瞳出的錢,想著反正花費不多,也就不在意了。
美好的時間總是比較快的。一個月過了,房東也要求交下個月的房租了。雖然不大好意思開口,瞳瞳還是跟B說了合交房租的意思。B一下子不高興了,我現在不是沒錢嗎?你說吧,要多少,我到時候打給你。
兩人有點尷尬,租金的事就此擱置了。第二天瞳瞳下班回來,發現B的所有東西都不見了;她還是擔心B,就打電話,發消息,過了一天才收到信息:我回家了,不想在那里呆了。
二
瞳瞳跟我聊起這事的時候,心情一直很不好。明明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怎么就被人認為不對呢?兩個人的友誼估計也到此為止了。
我知道她心好,一直在安慰她。過了幾天終于緩過來了。
其實這件事也算屢見不鮮了吧!有一對剛剛結婚的新人,丈母娘覺得他們比較有錢,一直找他們要錢去補貼自己的小兒子,沒多久這對新人就離婚了。國內被各種人情拆散的婚姻遠過于國外,大概都是這么個過程。
三
國內一直講究人情,羞于提錢。仿佛在關系中加入錢、契約等東西就是一種褻瀆。雖然有時候會意識到這種思想的不好,但是自己仍然受它左右。
我們的人情大多是一種感受,稍有口頭的傳遞,也造成了對恩情的不敏感。以為關系好對自己好就是應該的,追求自己對自己好是當然的。殊不知所有的付出都是期待回報的,即使是最無私的父母之愛,除了是因為生命與血脈的傳承,也都抱著能夠回饋一份親情的心思。
別人對你付出了,你當有所表示,這種回報之道是支持社會進步的原始動力之一。雖然回報很可能并不對等,但是足以讓付出者心慰。
四
我對社會上的人或事總帶著一點冷漠或警惕,因為我知道人都有陰暗的一面,而社會上不知回報的人總是不少的。所以我付出的時候并不會抱著過多的期望,也不會有太多的失望。
之所以現在有這么多好人,大概是因為好人碰見好人的時候,總會獲得更多的溫暖。
五
瞳瞳是我一個要好的朋友的小名,竟然這兩天才讓我知道。生氣了,直接拿過來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