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我國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第三次進入太空,并在太空中完成了太空行走.那一段時間電視里都慶祝這個可喜的消息。小兒子所在的學校也在周末帶著他們去參加天文館。那一段時間我常常看見小兒子在晚飯后,仰望著星空。一次,小兒子用他天真無暇、稚嫩的臉龐對著我說:“媽媽,我想離開地球,到火星去。”望著他一臉認真的樣子,我知道他絕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這個場景似曾相似,多年前,我也曾這樣對家人說,我想成為某某家。迎來的不是充滿愛意的鼓勵,而是堅決的懷疑與無情的嘲笑:“就你三分鐘的樣子,還是現實吧。”他們不知道那一句話打擊的不止是一個孩子的自信心,更摧毀一個孩子的夢想。后來我學會不再在家人面前談起夢想。在現實面前,夢想無足輕重。現實的觥籌交錯、光怪陸離把潔白如雪的夢想染的血肉模糊,直至我們都曾忘記原來自己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夢想的人。
我認真地回答了小兒子:“好呀,要是你上了火星。記得告訴媽媽一下火星跟地球有什么不一樣。”
“媽媽,你怎么不跟我一起去呢?”
“等你長大了媽媽已經要老了,走不動了。你還小,努力一下就可以去。”
小兒子像個男子漢一樣莊重地說了:“好。”
我不知道小兒子會不會真的會去火星,但我至少知道我不該用大人的生存法則去評價夢想。現實一詞出現在成人的世界總是顯得那么恰如其分,我已經被所謂的現實扼殺了一次,慢慢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我不愿夢想的破碎再次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眾所周知,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而這兩位萊特兄弟在小時候跟隨父親牧羊時,看到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他們羨慕地說道:“希望自己也能大雁一樣飛起來。”他們的父親對萊特兄弟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后來,萊特兄弟真的飛起來了。
千里馬常有,萊特兄弟父親這種伯樂則比較少。大概很多人小時候大多經歷了和我一樣的遭遇,被家人所質疑與否定。以至于成年后,當我們聽到同齡人說起夢想時,習慣時微微一笑。那笑里多帶著不可置信。我們就在家人口中苦難的現實路上苦苦為現實而掙扎,忘記兒時那五彩斑斕的夢想。如果當時家人多鼓勵一下、多一下肯定,那么現在會不會有一點不一樣。答案是否定,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悲劇的演繹就到此終結,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呵護我們的下一代充滿奇思妙想的想法,肯定他們的夢想并鼓勵他們為夢想發奮圖強。
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呀,如果你聽到有人認真地對你說:“我要離開地球,我要到火星上去。”拜托不要用救世主一般憐憫的語調規勸他現實一點。如果你不認可他的夢想,起碼也尊重他擁有夢想的權利,不要硬生生地掐死他夢想的萌芽。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