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饑腸轆轆的我每當放學,總能嘗到母親親手做的紅棗杞子糕。入口酥化,紅棗與杞子的味道恰能搭配得當。年少時的我雖不懂事,但能夠吃到堪稱人間美味的糕點時,臉上總洋溢著歡悅與喜氣,那個令人懷念的純真的年代。
紅棗,又名大棗。棗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代太醫忽思慧所作的營養學專著《飲膳正要》:“棗味甘天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經脈生津液”是重要的食療品。唐代杜甫《百憂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能上樹千回。民間有“一日食三棗終身不顯老”的說法。
清代黃恩賜著有“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斗矜時價,絕勝瘐田歲早豐。親串相遺各用情,年年果實喜秋成。永康酒棗連瓶送,蒸棗棗園夙擅名。” ?茍杞子更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
紅棗杞子糕的制作不繁瑣,過程簡單易學。我也曾向我的母親拜師學藝。
天還未亮,雞啼聲不斷,母親早早起來,準備好白糖、米粉、發酵粉,半碗紅棗與杞子。紅棗切半去核,杞子洗滌干凈。先將米粉放在圓盤上攪合后,放入適量白糖、加入清水用筷子或攪拌器攪勻,待到細膩無粉粒后再加入1/3的清水攪勻,最后放入發酵粉攪勻,做成了糕漿,此時加入紅棗與杞子;燒開一鍋開水,將圓盤里的糕漿用大火蒸25分鐘開蓋,掃上一層生油,再蒸5分鐘取出,食用時切成小塊即可。
紅棗杞子糕出爐后,香氣四溢,松軟可口,有清肝明目之效,一口一軟糯松化,是春秋天的佳品。
難忘心中的紅棗杞子糕,這無不記載著我童年的天真浪漫,給予我無限的快樂與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