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精讀,更是主題閱讀,也打算借著精讀一本書的同時,梳理這一主題閱讀的收獲。
主題是壓力恐懼。因為最近關于工作的舊患又再次復發,而且這次有一年之久。沒有退路,自己和外部的力量也是最大的,最有可能徹底釋放,徹底治愈不敢說,至少不像以前有問題就壓抑而永遠不可能解決。
書籍或視頻音頻:
1.主要書籍: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學最實用的心理學課程)
2.書籍:直面內心的恐懼√
上周末兩天已完成,激發我內心的恐懼,主要關于父親,哭了不少,寫了不少,釋放了害怕恐懼他的發脾氣。作者開創性地提出以地球的行星運轉原理——自轉、公轉、向心力和離心力為模式,分類出四種恐懼的原型,這四種原型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并由這四種恐懼原型為出發點,分類出四種與之對等的人格類型:
分裂人格——害怕公轉,融入社會,失去自我,避免與人來往;
憂郁人格——害怕自轉,做自己,分離與寂寞,百般依賴他人或讓別人依賴他,沒有別人不行;
強迫人格——重視向心力,害怕改變與消逝,死守著熟悉的事物,追求完美;
歇斯底里人格——重視離心力和自由,害怕既定的事實與前后一致的態度,專斷自為。
其實周六下午看了第一種之后打算結束看這本書,然后周日書不管好壞必須看完特別是圖書館借的紙質書的強迫癥患了,看第二種憂郁人格,哇,對父親的恐懼和相關的壓力找到出口,頂著難受的心情看完第二種。在我看來父親的憂郁人格很突出,關系中是個付出者,希望別人依賴他。然后趁著這個機會把恐懼害怕的想法寫出來,哭了。也是因為第二種人格,評分從兩顆星變成四顆星,這種人格在我們的長輩中很普遍,值得看。第三四種匆匆看過,但是里面的案列我可是很認真看。
總體評價這本書,最大缺陷是沒有解決辦法。其次是理論依據不夠嚴謹。但是這四種分類還是能總結、指出恐懼的基本底色,還有很多案例很有可看性,看了之后不一定記得,至少你會感受到不止我一個人受過傷。作為上世紀的書很不錯。心理學的書有時對我來說最重要是能讓我激發隱藏內心深處掩蓋的傷痛哭出來,雖然我不懂除了哭還能怎么處理,但能哭總是好的。
3.靜雅思聽有聲書:武志紅 心靈的七種兵器。這七種兵器是悲傷,憤怒,內疚,儀式,恐懼,關系,接受。這本書還有個升級版<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多了壞習慣內容。本書畢業那時也聽過。這是一本心理輕松讀物,很多案例,而且還是發生作者所處的中國。這次先聽了恐懼部分。恐懼恐慌,恰恰可能隱藏我們生命中最關鍵的答案,揭示內心的呼聲,例如人生最重要的缺陷,。我對工作找工作的恐懼背后隱藏的答案是什么呢?希望自控力這本書可以給方法。另外內疚很適合父親看,儀式啟發用晚上寫手賬日記和手握感恩手鏈的儀式告訴我自己,一天了,接受這個事實,不管今天在正事做了多少,進展大不大。最近我總不肯入睡,不肯結束一天。
4.豆友讀書筆記:如何不焦慮。具體如下1.焦慮是一種本能行為。
2.威脅+關切= 焦慮。跟壓力的定義很像:壓力是在意的東西發生危險的反應。
3.解決焦慮的方式決定了這種焦慮是否為有益的。
4.能夠引發焦慮的其實是你感受到的事實,而并非事實本身,讓你感受到壓力的事情對其他人未必也具有同樣意義的事實感受。
5.真正妨礙人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看法。
6.焦慮的三大來源:1)對資源不足的恐懼 2)對未知的恐懼 3)對拒絕/否定的恐懼。
7.做最好的自己的三個法寶:1)正向思考 2)可視化想象 3)充分準備
8.當你改變看待事情的方式,你所看待的事情本身也會隨之發生改變。
9.每個清晨都是重生,今天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10.正念即不加評判的進入當下。當你專注于當下,就既不會沉湎于過去也不會憂慮于未來,因為此時此刻才是唯一的存在。
11.害怕自己將遭受痛苦的人,其實已經在受著這令人害怕的苦了。
12.在我們所承受的痛苦中,恫嚇我們精神的遠多于傷害身體的,來自假想的遠多于來自現實的。
13.焦慮不會化解明日之痛,卻會消解今日之歡。
14.要想體驗快樂,就得用心感受當下。
5.豆友讀書筆記:自控力1增強意志力方法小結。片段分享如下:好的解壓方法:鍛煉、閱讀、聽音樂、冥想或做yoga、散步、唱歌、有創意的愛好——寫作。還有作者很推薦的冥想,我更喜歡打坐,念佛禪,關注觀察呼吸我很難做到。
6.音頻:圣嚴法師大法鼓的開示。大法鼓0711_如何消除焦慮和恐懼
原因:人在心理的障礙很多。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對自己和未來不了解;不安全感。
如何平安:五蘊皆空。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身心受自己掌控。
普通人:沒有什么好怕, 無謂的擔心恐懼于事無補,知己知彼,未雨綢繆,才能百戰百勝。
大法鼓0755_死懼的定義及分別
是沒有安全感的一種心理狀態,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可能曾經恐嚇過,才形成恐懼。
大法鼓0756_恐懼對自我能力的影響
要去除恐懼心,勇敢面對恐懼的緣由。
大法鼓0757_如何去除恐懼
因緣聚 出生也是一個人來,也不認我的父母
說回這次精讀的主題,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斯坦福大學最實用的心理學課程),已經看了序言,前言。時間關系明天分享,寫讀書筆記,主要內容是壓力的思維看法,定義。還想好一個自認還不錯的標題,希望能用上。
背景信息:
有讀書的習慣,特別今年很多空閑時間,但從沒有試過精讀,一般都是讀完后首先導出微信讀書的劃線到為知筆記或者紙質版直接拍照記錄成筆記;然后上豆瓣評分簡單做個短評,或者書評。然后可能某天整理筆記再看一下,或者要嘗試實踐時再回頭看看,發現又是有不同的收獲,而且感覺當時怎么漏了好多東西。
這次通過手繪的隊友推薦參加精讀活動,很感謝錢堂的挖寶們。要求是一本書做10+1的讀書筆記,幸好一篇只需300字,實在不行,復制粘貼原文也能輕松搞定。特地百度何為精讀:精讀是區別與泛讀而言的概念,指深入細致地研讀。一個人要積累知識,就必須讀書。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讀反復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