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大學畢業以來,好像就沒有正式的看過書,就算是從接受教育到大學畢業期間讀的書僅僅限于課本和很少的課外讀物而已,而就是這樣的我,還自以為是的站在人群中自以為了不起,現在想起來真是羞愧難當!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接觸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一個以讀書為樂趣,以讀好書為目標的群體;我不再感覺寂寞與無助,空虛與不知所措;我想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生活,找到了我下半生可以一直陪伴我的精神支柱!想想那浩瀚的書籍與知識的寶庫,內心就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我沒有祈求能得到什么,但我知道,我會的,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得到讀書的益處,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人的命格,改變了人的未來!回想2個月前的我,現在遇到事情已經不再心急如焚,而是能夠坦然處置,冷靜處理;待人接物更加游刃有余,大方得體;對待老婆孩子更是愛意更加。
有人問我,多久讀一本書,我說快的3-4天,慢的2周,這個人會說,那你看懂了嗎?記住了嗎?我只是笑笑!我自認為讀書是需要投入進去,在一個空靈的狀態下進行的一項非常神圣的事情,我們順著作者的意境進入到書中,去體驗每個人物角色的感情、矛盾、沖突等等,從書中獲得日常我們無法到達的悲涼、傷感、熱情、奔放、甚至是愛,如果非要說懂了嗎,只能說我體驗到了書中的境界,記住了嗎?可能只是記住了情節,而不是那些具體的語句!但是,我想這應該就是讀書的所得吧!
其實,讀書的快慢與否與讀書的質量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每天讀一頁書,如果是365頁的需要讀一年,那么我問你,你還記得第10頁的情節嗎?讀書需要的是興趣,我對于不感興趣的書,不是不讀,基本是重點章節看一下其余略過;對于我感興趣的書,當然是進入那種狀態以最大的身心去融入。
所以說,讀書應該先從感興趣的讀起,建立自我讀書的習慣,這是一個讀書者的基本原則,不然很可能將會半途而廢;如果可能的話,加入一個讀書俱樂部,也是一個很好的督促!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21天堅持讀書,每天堅持讀幾個小時,100天讀多少本等等,這些都是形式而已,但真正的還是安心讀書,讀好書!
何為好書?很多人不知如何分辨,那么就我的經驗來看應該有如下幾點建議:
1.著名作家的作品(他們不會拿自己的聲譽開玩笑,所以拿出來的隨可能不是精品但也絕不是泛泛之輩)
2.出版社的選擇(大的出版社或是一些專門在某方面擅長的出版社)
3.前言及章節目錄的查看(從邏輯上查看是否具有高水準)
4.內容簡介(通過簡介可以略知內容是空泛之言還是深入淺出、惜墨如金)
5.銷量排名(通過網絡查詢銷量排名可以窺探其質量)
那么到底如何去讀呢?
當我選擇一本書之后,我會大概翻看一下簡介來熟悉內容,準備調動自我情緒,調整狀態。正式進入閱讀階段之后,一般會在一周之內完成通讀;然后在第二周進行精讀;對優秀的語句及結構處理進行摘抄和總結,從而在將來能夠通過這些脈絡來回憶整體書籍的內容;對于好書,當然要存放在特定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內可能會有時間再次重復閱讀,這次的閱讀心境與第一次相比必然會有不同,這些不同也許就是體會和成長的作用!
認真的做為一個讀書者,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讓人興奮的事情;我們不求書中的顏如玉,也不求黃金屋,只求為我們解惑,窺見真理,掌握真諦!也許就算窮讀一生也不能窺探其中一二,但畢竟我們離她越來越近,我們離無知越來越遠,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