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場42.195公里的奔跑,向我們一起走過的二十年告白

1.

手機的公眾號里發來提示,9月24日,沈馬開跑。我迫不及待的將這條信息發到了先生的手機里。

到今年我跟先生正好相識二十周年,先生大學畢業也二十年整,我們已經決定將共同報名參加9月24日在家鄉舉辦的沈陽全程馬拉松賽。

今年我們都剛好過完42歲的生日,就用一場42公里的奔跑,去緬懷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歲月。

七月里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周末,五點準時起床,穿上運動鞋,我們一起跑向丁香湖公園,今天要一起完成28公里的跑量,這是我們這一年半里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情。

清晨的微風吹拂著湖水,湖面上泛起的漣漪隨波逐流,水面上綿延一公里的荷花爭奇斗艷,沿著綠樹成蔭的彎曲柏油路面,我們開啟了一同跑步的清晨時光。

這樣的周末清晨5點,也許你們還在夢里回味著昨晚的真人秀; 也許會準備為即將到來的周末旅行,不斷地準備著物品;也許就是想度過一個想睡到自然醒的,一個美妙的清晨時光。而我們已經起床,簡單吃上一口昨天準備好的面包,帶上水跟能量膠直奔跑步地點,這就是我們的周末清晨時光,比平時上班的時間起得還要早一些。




這是我們將參加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作為兩個跑齡一年半的菜鳥,我們需要用更多的努力跟汗水去實現我們的小小夢想。

常常會有人用疑惑的眼光看著我們,沒有音樂的陪伴,沒有終點的光環,幾十公里的奔跑,為什么會這樣堅持?

我記得曾在《馬拉松寶典》那本書中看到最觸動我的一句話:“保持健康永遠都要比獲得健康更加容易”。堅持一種生活狀態,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很多理由。

如同我們的愛情,這二十年一路走來,雖不是痛徹心扉的韓劇中的決絕場景,可畢竟我們在最好的年齡相遇,在相愛的路上,那些美好的畫面,那些心痛的畫面,在一同走過曲折的人生路上,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不離不棄,堅守承諾的理由。

那年的夏天我剛滿二十二歲,我們在大學校園的聯誼舞會上相遇,他大我一屆。我學中文,他學體育教育。

他有一輛紫色的吉安特自行車,在我做家教的樓下,在夜晚的公交車站點,他用自行車等著接我回學校。

我們在北方寒涼的夜里穿行,路上的行人車輛很少,路兩邊高高的路燈投射下來的清冷燈光照在我們前行的路上。

我坐在他前面自行車的橫梁上,他時常會笑,我也會笑,風從我們的四面八方吹過,我們就這樣一起穿過初戀時節最美的春夏秋冬。

一九九八年,大街小巷到處都會傳來那英跟王菲的《相約一九九八》的歌曲。而我在那一年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2.

“跑過20公里了,真的不可思議!”

“是呀,而且你還在堅持!”

“真的很棒,加油!”

“我們一起沖過終點!”

“好!”


這是我們今年五月份第一次一起沖向半馬終點時的畫面!

其實我給自己報的是半程,給他報的是10公里,因為先生這之前并沒有一場半馬的經歷,現在想起那天沖刺的畫面,還會有一些小小的激動!

體內在長距離運動之后分泌的內啡肽,讓我們依然處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忘記了疲勞、疼痛,我們又一路走回了入住的賓館。

先生感慨我的改變,他覺得真的不敢想象,當初我們剛認識那會兒,在大學跑八百米都要哭一次鼻子的我,現在居然可以參加半馬的比賽。

“你還記得你求我,找你們的體育老師求情,讓你在補考的時候能夠通過八百的測試不?”

“我當然記得,我還記得,我們寢室的幾個姐妹在八百米的前一天要決定著買葡萄糖,要跑步之前吃呢,哈哈!”

“現在怎么就開始跑馬了呢,真的不可思議。”

“我真覺得跑馬讓我感到很快樂,就好像二十年前我們剛認識的那些日子一樣,又一起回到了從前的那些幸福時光。”

我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說里最后的那一句,“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又不斷的被水浪推回到過去。”

你在前行路上的每一次超越,都是給過往經歷的最好禮物。





我四十一歲開始跑步,又加之我之前的跑步經歷,先生知道我的跑步能力很差,所以并沒有料想到我會一直堅持跑步還會參加半馬。在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這樣跑馬理由您能滿意嗎?》我寫過下面這段文字:

因為想跟現實的自己做一場較量,但真的覺的自己恐怕無法獲勝。
一個上學的時候跑八百米都不及格的人,一個做很多事情都不能堅持很久的人,一個在自己看來意志力很差的人,一個曾經是媽媽眼中病怏怏的一個孩子,卻想在自己四十一歲的時候開始跑步,開始跑馬拉松,這簡直是癡人說夢。
所以最初跑步真的沒想很多,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堅持多久?我有時候覺得這次決定,最初好像就是為了嘲笑自己,看看自己什么時候放棄,什么時候又會回到原點?

去年參加的第一個沈馬半程,先生在終點一直等了我兩個半小時,在沖過終點的那一刻,我想他應該也被震撼到了。

其實連我自己開始也沒有信心,就像我在文章里寫的那樣,我不知道會堅持多久,為了第一次能夠順利完賽,我給自己做了四個月的訓練計劃。

每周要完成多少的跑量,每月要完成幾次長距離的跑步,跑前做熱身,跑完步一定要做拉伸,做核心力量練習,我開始按照自己的目標一點點前行。每天下班到家換好跑步的衣服,就直奔跑步地點,一個人在暗夜中奔跑。

去年沈馬的成功完賽,還帶來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先生也開始加入了跑馬的行列。




3.

先生本來就是體育出身,他一直跟我強調上大學時,八百米跑他就是班里的兔子老師要求他2分零幾秒完成800米,他一定會輕松完成任務。

“不過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們現在都已步入中年,要參加一場全馬比賽,不攢足跑量,不系統訓練,而全憑以前的底子是萬萬撐不過42公里的。”我認真的說著。

先生笑笑,“我就是想讓你知道我是有跑步潛質的。”

我們的共同話題又多了很多,我們開始按照計劃進行跑步訓練,回來一起做放松,探討跑步中遇到的問題。

奔跑的途中我不再只是孤獨的跑者。


從大馬回來之后,我們就開始為我們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厲兵秣馬,悉心準備。


5.

九八年我畢業了,他已經上班一整年,在一所大學里任教。

我還記得當時滿大街都在傳唱著任賢齊的《心太軟》你總是心太軟 /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你無怨無悔的愛著那個人/我知道你根本沒那么堅強。

南方的一個合資企業來我們學校招聘,想要兩個中文系的做文案,工資待遇不錯。

我跟他說了,這邊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我想去試試。

其實你們都能猜到,我是希望他能阻止我。可是我等來的是,沉默,然后,點頭。

我買了7月28號開往廣州的臥鋪票。

6.

先生跑步最直觀的改變,就是人比以前更精裝了,之前微微凸起的小肚腩不見了。

朋友圈里曬的最多的是他的跑步公里數,還有跑步之后做的美食。

我沒有鄭重的問過先生為什么開始堅持跑步,我知道他骨子里是熱愛運動的,畢竟是學體育出身,況且跑步,他說他一直都很喜歡,尤其是中長距離。

他說上大學那會,除了跑步,他還喜歡游泳跟騎自行車,所以他那時就一直渴望想參加一次鐵人三項的比賽。

但那時這樣的比賽并不多,消息又相對閉塞,所以一直沒有機會。

我想他內心是有星星之火的。

點燃它需要懂他的人。




7.

臨走前他給我買了一個隨身聽,他知道我喜歡陳慧嫻的歌,還給我買了她的卡帶。

他知道我最愛讀的一本書《簡愛》,他也一并給我買了精裝本,怕我在三天兩夜的路上寂寞。

他不知道,我最近一直在聽張學友的《心如刀割》。

那一個月過得太快了。

南下的那天,閨蜜在火車站送行,她哭了,還硬塞給我500塊錢。

我怕他來,我怕我挺不住。

不過,我沒想到他會是以那樣的方式跟我告別。

8.

其實說起運動這件事情,我是真心需要感謝先生的潛移默化的熏染。

從高中開始我就不怎么熱愛運動,體育課基本不上,能躲避的運動一律都躲避,大學也是一樣。

我沒有運動天賦,沒有堅持的動力,更不喜歡跑步。

先生則跟我恰恰相反,自從我們認識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他應該是超級愛動的人。

每周末,他會固定打兩天的球,他用自行車馱著我到籃球場,給我買上一杯飲料,一本《青年文摘》或者是一本《讀者》。

他把自行車的鑰匙,BP機,錢,都放在我這兒,我坐在角落里,看他打球或者看雜志,然后他會打上幾個小時。

我那時總問他,籃球對于你來講意味著什么,我還總愛開玩笑跟他說,“你天天手不離球的,你這個球癡,如果沒有我的出現,你是不是要娶個籃球當老婆呢。”

不過當我開始練瑜伽,他開始帶我一起運動,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到之后的跑馬,我真的釋然了。

先生打球的執念其實也給了我很多思考,長久的對一件事物的專注,在每一次投入的狀態中獲得的幸福感跟成就感,這是堅持運動給予我們的。

他其實是我的最好的體育老師。



9.

那年的雨季從7月開始,到我要南下的那天,雨一直斷斷續續的下了將近一個月。

火車在細雨中緩緩開動,我坐在下鋪靠窗的位置,前路未知,過往的終究會煙消云散,心里五味雜陳,呆若木雞的看著窗外倒去的場景。

一個身影在我的身旁坐下,我恍惚的思緒中好像認出了那個人。

真是他。

我憋了太久的情緒,眼圈一下子就紅了。

車廂里都是陌生的面孔,他拉著我的手,領著我走到了兩節車廂的空隙處。

我想起在《挪威森林》里看到的那些文字: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后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后,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

10.

他喜歡籃球明星喬丹,所以我們把結婚的日子選在了第二年的9月23號。

今年9月24日,我跟先生會一起站在沈馬全程的起跑線上。

一起約嗎?

如果你也在隊伍中,說不定會看到我們,到時候我們一起加油鼓勁!

沒準我們實在跑不動了,也會主動選擇上了收容車。

我們這兩個第一次跑這么長距離的中年人,一定會審時度勢,量力而行的,請大家放心,實在不行我們會選擇這樣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首個全馬。


我們盡力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