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期節(jié)目的主題選擇中,我一直在糾結。究竟是執(zhí)著、旅行、承諾還是傾聽呢?好像每個都挺好的,就在我一直很糾結的時候,突然大腦中蹦出來兩個字,選擇。對呀,我這個時候不就是在做選擇嗎?這個主題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經(jīng)常都要面臨著各種選擇,從早上起來的時候要不要再賴會兒床?今天該穿哪套衣服?到每頓吃什么飯?購物的時候究竟買哪個好?乃至高考志愿選什么學校什么專業(yè),畢業(yè)后又應該從事什么工作,遇到困境該堅持還是放棄等等等等。面臨這么多選擇,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曾經(jīng)看到過這么一段話“大的選擇盡量遵循感性,小的選擇盡量遵循理性。”是不是很特別呢?但是很有道理呀!
大的選擇,更多的應該跟著心走,選擇喜歡的。很多朋友在做大的選擇的時候一味地遵循理性,比如找工作,選擇工資待遇比較高的這無可厚非,但我們不是機器呀,一定得喜歡你的工作才會真正的幸福!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幸福感比較低,感覺工作很壓抑,長此以往,終有一天會繃不住的喲呀!一定要快快想辦法疏解疏解喲!然而身邊還有幾個好朋友做的選擇那真的是令人佩服。其中有一位果斷放棄了高校專任教師的職位,選擇回到喜歡的城市進入新東方。高校教師是很多人羨慕又求之不得的職位,但如果不開心不適合那就什么都不是。新東方的工作強度較之高校教師那高的不是一點兩點的啦,雖然朋友有時很累,但卻樂在其中。果然是蒼蒼世間,唯有適于己,方為最好。
小的選擇,比如今天應該穿什么衣服?我們不僅要選擇喜歡的,還需要理性的思考一下。看天氣,看場合。如果是要爬山運動,短裙高跟鞋就不太合適咯!所以呢,理性一點,在前一天晚上查好天氣預報,根據(jù)第二天的場合選出合適的穿衣搭配,這樣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從容面對啦!
我們選擇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么之后呢?就要喜歡自己所選擇的,并為之堅持。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錯的。但只要我們能夠堅定所要走的方向,那么就算中間走岔了,最終還會能夠走到我們所要到達的地方。
阿姜布拉姆曾經(jīng)講過
“我小時候有一次在蘇格蘭的深山里迷路了,不知道往哪走。我聽過很多在山里迷路的人的故事,沒有方向感,他們一直繞圈子走不出來,很多人很久以后才被發(fā)現(xiàn)死在山里。當時沒有食物和水,我支持不了太久。然后我想到了基礎的科學:重力。水總是向山下流的。所以我找到了一條小溪,一直跟著它不管它流向哪。它一直帶著我向下走向下走向下走。我知道只要向下走得足夠遠就能走出迷霧看到路。我確實走出了迷霧,看到了出去的路。
我對疑惑也是這樣處理的。即使你還不能看到全局、還沒有走出迷霧,你至少知道水向下流。不論你在做什么,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如果你在變得更好,快樂、平和...無論什么你想培養(yǎng)的特質,如果它們在增長,你的方向就沒有錯。繼續(xù)下去。這是你可以克服疑惑的方法。直到時機成熟,你走出迷霧,明確看清了你要走的路。”
我們做選擇也是一樣的,無論你的選擇會讓你遭受痛苦還是享受幸福,一定要相信每次選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就算錯了,想辦法糾正就是,不要后悔,因為正是這些錯誤才會成就你人生的美好。只要我們清楚自己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那么終將到達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