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在歲月消失后出現,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僅僅只是象征。
這本小小說的篇幅很短,我幾個小時就大致讀完了,文中的字句也非常優美。
這本書有三個小說:我膽小如鼠、夏季臺風、四月三日事件。
我膽小如鼠
可以說這篇小說是主人翁的回憶錄吧。文章開頭用語文老師賜號、被鵝恐嚇、被同學們欺負、膽小的父親等事件來譜寫“我”的膽小。而后又以“我”與呂前進在工廠的工作及一些生活細節來寫我的膽小。期間還穿插了“我”的父親死亡的故事。父親生前膽小,卻因一次(一生唯一的一次膽大)而死。而文章也以“我”的唯一一次失敗的膽大而結束。情節生動,句子富有懸念。體現了“我”的成長。
夏季臺風
這篇短文以地震為線索寫了主人公白樹及其身邊的人面對地震的事。文章前期以紙片的飛舞來分線,寫了白樹觀看到地震監測儀的信號并不斷與物理老師訴說的事。中期以簫聲和星星為分線敘述了人們在雨棚中的焦慮。后期寫了人們對安穩生活的企盼。一種焦慮,種企盼,一篇文章。
四月三日事件
起初我閱讀這部分文章時,有一種感覺,讀不懂,主人公就一精神分裂癥啊。感覺太膚淺了,還是找點參考找資料參考一下吧。原來這叫非理性主義。好吧,來說說主要內容吧。文章以”他“做主人公,并寫他認為他父母、同學和陌生人對他的迫害。雖然感覺主人翁的這樣的行為不可取,但還是有所感悟。首先說說主人公的非理性吧,正因為主人公的非理性才致使他活得很難過,也就其啟示要理性,要有人文情懷。
這些小說反映了現代主義的多個側面,它們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并把這種有關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回歸到最基本最樸實的自然界。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