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成就了林徽因在所有人心目中最溫柔恬靜的形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塑造了魯迅對敵人絕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絕對服務(wù)的形象;“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化扇”盡顯納蘭性德的性情中人。而就在當下這一秒又有多少人在捫心自問:我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可現(xiàn)實又是,你終究還是沒有找到你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的答案,然后或是投入工作,或是娛樂休息,或是單純的發(fā)呆,然后就又忘記了這個問題,還是不痛不癢的生活著。偶爾路過霓虹四起的十字路口,你也會彷徨一陣自己的人生,可是當綠燈亮起的時候,就好像你的生命也有了方向一樣,讓你興奮地奔向了對面的綠燈,但這個本質(zhì)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為什么,為什么看起來活的好好的人們卻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都不知道?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并不影響自己安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并占有相應(yīng)的資源。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不會有人將你殺死,也不會有人因為你不知道是什么樣的人而想要將你驅(qū)逐出這個世界,驅(qū)逐出他們的視線。社會對于人們給予的是公平的待遇,每個人享有的東西都不會特殊。盡管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依然不會影響你社會人的地位,你仍然享有很多其他生物不可享用的資源,并且跟知道自己是什么樣人的人一樣平分著社會的一切資源。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對于現(xiàn)狀是不滿足的,人類文明發(fā)展至今,社會性越來越突顯,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社會越來越復雜,在這樣復雜的環(huán)境中要想自己達到更高的位置,就需要明晰自己的一切,自己清楚了才不會被社會的種種復雜所亂。如此,“我是什么樣的人”這種自問便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我是什么樣的人”并非天生就是的,而是自己從小到大所受教育、所有經(jīng)歷以及自己的理想抱負綜合起來形成的每個人獨特的標志。你是什么樣的人,絕大多數(shù)取決于自己的價值觀——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個人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