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上周大概兩天的時間,抽空看完的這本書。書很薄,故事也很吸引我,所以很快就看完了。怎么說呢?可以看作是勵志的故事書,不過我感覺就是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目標堅定,執著的近乎偏執的農民。
大申有個比喻很好。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就像是在只有一束燈光的大舞臺上演戲,能不能出彩,不僅要看你是否努力的表現,還要看燈光是否照到了你。當燈光照到你時,恰好是你表現足夠好時,你就出彩了。《這一生》的主人公木村秋則,就是那個很努力,并且在關鍵時刻被命運的燈束照耀的人。
木村先生并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種蘋果為生的人,但是為了種出不用農藥的蘋果,他幾乎用盡了大半生的精力,家庭陷入拮據,以至于鄰居稱之為“滅灶”。最終他成功了,也還好他成功了,不然真的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多么凄慘的奮斗故事。
不過整書看完,我又覺得,木村的成功,是可以預料的。

對少年時代的他來說,玩具并不是用來玩的,他只是想知道玩具能動能冒出火花的原理。了解機械內部構造就是最好玩的游戲。

少年的木村秋則熱愛機械,并且熱衷于把各種玩具甚至家用器具拆解,然后組裝回去。有時候趁家里不注意,把時鐘和收音機也都拆了。后來長大后自己買書學習,自制各種電氣用具。木村秋則本質上確實有一種鉆研的特質,能夠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深入研究,敢于嘗試。后來種蘋果的時候,為了找到替代農藥的防蟲防病的東西,他幾乎把廚房里能想到的調料都用上了,鹽水,醋,蛋清,甚至辣椒水。包括后來捉蟲、割草過程中做的各種嘗試,都體現了這種特質。

大自然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體系。即使沒有人類的協助,草木也可以枝葉茂盛,開花結果。福岡發現這一點后,花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完成了他提倡的“自然農法”。

木村從開機械拖拉機轉行種蘋果,可以說偶然(書店買書的時候,不小心碰壞了一本,只好自己出錢一起買回去了,這本壞掉的書,正是燃起木村好奇心并付出半生精力的《自然農法》),但他成功的種出無農藥蘋果,福岡的《自然農法》一書,無疑是他最強大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在奮斗五六年果園日漸凋零,家境每況愈下的時候?!蹲匀晦r法》不僅是一本農業書籍,同樣是一本思想指導書。這本書告訴木村,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可行的。所以說,正確的理論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七口宛如坐在一葉小舟上,在太平洋正中央行駛。雖然船上的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但自己已經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完全看不到陸地的影子。

這里我只想說,做一份傾盡心力而又不一定得到結果的事業,有家人的全力支持,簡直是太幸福了!木村秋則本名三上秋則,他是作為“上門女婿”入贅到妻子木村美千子家的。木村家本來就是靠幾個果園的收成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自從開始種植無農藥蘋果后,果園連年無收,木村家幾乎沒有了收入,家境漸趨窘迫。他的親生父母以斷絕關系威脅他停止繼續下去,而他的岳父以及妻子孩子,都還是極力的支持他。

故事最后的轉折,果園的果樹幾乎快要死掉,絕望的木村尋死時從山谷里茂盛的橡樹發現了問題的根本——土壤,從而令果園起死回生,最終挽救了果樹,也挽救了自己。舞臺的那束燈光,此刻對于木村,是如此光亮。
不過我相信,木村的故事絕不止那么簡單,鄰居的冷嘲熱諷,政府欠稅罰款,甚至黑社會的毆打,其中有太多太多的苦,豈是區區文字可以表達的。那又如何?璀璨的舞臺,精彩的演出,到最后,燈光照過來的時候,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另外想到的:
| 據說木村的蘋果好吃到想哭,黑社會大哥特地讓三個兄弟過來“想改天單獨請你喝酒”,一個餐廳用他的蘋果做的湯,需要提前一年預約。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人,叫云師兄,正在傾力于無農藥蘋果的種植。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吃到國產的純天然蘋果。
| 這次又拖延了,沒啥好說的,吹過的牛逼都掉地上了,腆著臉也要繼續下去。手里有槍,心里不慌,多多讀書,肚子里有貨才不尷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