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無非就是極簡的一種生活理念,是可以用幾句話概括的一種理念。全書無非就是圍繞著這個理念來展開剖析,內容比較繁瑣。與其花時間來看,我更推薦大家在閑暇時間去聽聽就行,畢竟這樣能更合理的利用時間。
1、斷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這是從行為的源頭入手,不買不需要及廉價的東西。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現在的社會物資已經非常充裕,充裕的有些過剩。某寶一堆商家抓住了消費者喜歡小便宜的特點,提供了很多價格很低的物品。在斷舍離看來其實就是一些“垃圾”,本人去年也曾經在微博上關注一些白菜價什么的,也買過一些所謂的“垃圾”。其實花費的資金并沒有少了多少,東西也更是沒有留下多少,后知后覺得我馬上就停止了這項愚蠢的行為。
斷舍離也是在培養一種消費的觀念,什么東西值得購買,什么東西不值得購買。要嘗試著去購買使用一些高級的東西,逼迫自己成長為更配的上該物品的的人。久而久之,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自己精挑細選且十分喜愛的東西,使用時候就很有幸福感。
2、舍
舍棄多余的廢物
其實就是扔東西,記得曾經在知乎上有個醍醐灌頂的問答匯總
Q: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A:扔東西
我們太多人都太戀舊了,兒時穿過的衣服;上學時候的書信;各種老舊照片……一切的一切堆積占領了所有的地方。很多東西通過現在有的科學技術可以保存在電腦之中,而實體物品該處理的也就處理掉吧。無論從生活舒適度還是從時間管理的層面講,舍的狀態可以為我們簡化居住及辦公環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與空間去活在當下。
3、離
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這個東西以后肯定用的上
相信大家經常聽到這句話,我們留了很多以防萬一的東西去占領自己的領地。這都是對于物品的執念,書中說過為了有親友來家里過夜而準備的一次性牙刷之類的東西。親友來訪可能每年也可能幾年來一次,細算下來365天也就可能用個一次,其余的364天就是躺在我們的家里睡大覺。為了這一次的便利而犧牲364天以至于更長時間,顯然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物品的執念也就是從思維的源頭入手,斬斷執念,從而更好的運用斷與舍。
4、斷舍離
其實斷舍離是不能分開來說的,三者相鋪相成,只有斬斷了對物品的執念,才能舍棄與斷絕不需要的物品。
知易行難,說上千百句,抵不上我們動手去收拾一下自己的小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