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相遇于2015年夏天。在人群中她看到了他,而后她主動踏出第一步,對他說:“你好,我是沙,很高興認識你?!彼f:“你好,我是Huge,很高興認識你。他對她是有感覺的。
故事就這么開始了。
他們開始在微信上面聊天,斷續一個月后,突然,他就沒再找過她。他對她的感覺,只是好感罷了,他不斷遇見新的人,有新的圈子。而她,在故事開始之后,他便漸漸在心里,越來越重。但她對于他的失蹤只是心里在想他在干什么呢,怎么沒找我......小心翼翼,從不敢打擾。不驚不擾,她的心開始隨著他起波瀾。
喜歡上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是沒有公平可言的。她對他的感覺日益深刻。摯友說她傻,說,如果他是喜歡她的,會想辦法約她出來,在微信上面,是曖昧,該斷掉,她只會越來越愛。她什么都聽不進去,她覺得每個人對待情感的處理方式不一樣,不能這樣判斷。不論如何,她喜歡他,她分明也感覺到他對她的好感漸深。只是她不知道,他對她的好感增長的速度就像雙曲線,而她對他卻像拋物線。兩個人,一個人走得太快,往往會錯過。他不知道她的糾結,就像她不知道他的感覺。
她做了一個決定,事后她是后悔的。他說要去小鎮找她玩,其實她高興得不得了??墒撬齾s叫上自己的一個朋友,她不知道那天是多么重要的一天,她卻想借此試著想清楚自己對他的感覺。她是傻掉了,她的智商是變成零了,她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有一次,那一天是他們感情的一個轉折點。他對她的感覺像是火苗剛有燃起來的趨勢卻被一杯白開水澆滅,只剩下白煙。而她對他越來越愛。
她是一個努力的人,對于天天在微信上聊天而不專注的狀態感到恐慌,開學前那晚,他們都達成共識說回到學校應各自努力,少這樣聊天。可是開學之后,他們自然地開始實時聊天,和對方分享著自己的日常,持續了一個星期。兩人又很有默契地說,彼此不應該這樣下去。她以為這些是默契,她不知道。她這么說是因為她對于“丟失自己”而感到恐慌,是感情深的表現,而他是嘗試后發現彼此不合適。
她還一廂情愿地以為,兩個人的感情其實很明顯了,只是看誰先表態的問題。她不介意做先出聲的人,她只害怕,他們會錯過。于是,她表了白。但她不知道,他并不是那種不敢主動的人,通常他清楚他自己要什么。
她就是這樣和他交集上了,單方面的,一廂情愿的,人沒戀愛,心卻在戀愛。她不知道,她這樣的固執毫無意義。最勉強不得的,是感情。
而她著了魔。她也不是天天每時每刻想著他,也不會天天做夢都會夢見他。只是,在遇見美好事情的時候,會很想和他一同分享,或者希望此刻他就在身旁??匆娝ψ约盒睦锩嬉矔ζ饋?,聽到他慢慢成長會很高興,好像和自己有什么密切關系般。他變優秀了會很替他高興,一點點羨慕嫉妒都不會有。希望他難過的時候能想起自己,想替他分擔一些,陪在他身邊。希望和他一起成長,兩個人一起變得更好。雖然也會有爭吵,但無論如何都一直提醒自己給予他理解和包容。她以為自己做得挺好的,可她不知道,倘若不喜歡,她所做的在他眼里并沒有任何意義,就只是有個女孩,對他好,僅此而已。
他從來沒有傷害她的想法,他在與她相處中對她好,但保持著和她的距離。他是欣賞她的,也尊重她。但也就僅此而已了。他也珍惜這個朋友,只是,她的喜歡真的太沉重了。
不知不覺也一年半了,兩人見面不再成了新奇。但她主動約時間已經成了常態。她也不在乎是自己先約的了。因為她覺得,他們之間,除了她喜歡他之外,他們還是很珍貴的朋友,所以誰先約并無大礙。
只是,她一味付出的太多了,她遷就他太多了,而她還沒強大到能夠坦然接受這樣的付出。她還是自私的。她很難過的,她知道他們的感情總有一天會消失不見,他們沒有共同好友,他們從來沒有刻意介紹過彼此給彼此的朋友認識。其實,若有一方做了這樣的動作,他們的感情也不會這么尷尬,但她一向不擅長一堆人玩,且她對他還有私心。而他也必定有自己的緣由。大概,倘若一開始她就收起自己的喜歡,兩個人不會至如此境地。兩個人都對這段不知名的情感的維系作了努力,但無論如何,還是有了傷害,而她一定是傷得更重的一方。
她心里很清楚,他不是壞人,也從來沒想用渣這個形容詞形容他,他只是不愛她,他沒有錯。倘若一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她不會承受著現在所承受的一切。她也不是蠢,她只是太固執。她的難過,并不來源于他,一切的喜怒哀樂只是因為她自己太在乎。她知道自己有很多問題,她甚至會偏激地想,再不敢靠近自己很喜歡的人,因為,她太在乎,以至于她太被動了,她不為自己而活。若像安娜卡列琳娜一般,把自己的生活都壓在一個男人身上,這是危險的。換而言之,不為自己而活的人所擁有的戀情,是危險的。
所以,當她意識到,兩個人的感情其實很脆弱,原來連朋友都算不上,她很難過。因為她覺得,倘若她不那么作死地喜歡上他,兩個人就算不成為伴侶,也是十分契合的朋友,彌足珍貴。一輩子遇見的人那么多,相識相知的人又有多少?
可她對他是喜歡的,而他對她的感覺也是模糊的,其實兩個人都是模糊的有糾結的,也都舍不得和對方說再見,所以才會有傷害。因為對待彼此不像對普通好友,但又不是戀人。
她在倒數著和他說再見的日子,可笑。要是真的能夠做到那么坦蕩的再見,哪里要倒數的?她知道她已經陷了進去了,要走出來需要時間,她一直逃避這一天,她不舍得。但她知道,如果再不這么做,她可能就會變成神經質,或者在他有了女朋友那天,徹底崩潰。到那時候,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恢復,她的理智還稍存。所以,她想著趁現在,還沒有到最糟糕的情況,開始逃離,盡可能不那么狼狽。她感激著他曾經出現過在她的生活里,那么深刻,也謝謝他讓她意識到,一定要為自己而活,丟失了自己的愛是卑微至極的。
他們都沒有指責過彼此什么。她知道,人的感情本來就難道清,自己尚且不能處理得那么明智,何以要求別人?即便可以處理得明智,也無法要求。因為她明白了有了需求的人,是被動的。她記住了一段話:“后來我漸漸明白,人對他人的需求越少就會活得越自如安詳。沒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唯一的辦法就是令自己的需求適可而止。所以,我感到對你的需要太過強烈的時候,我便會責罵自己,會抑制自己,會想到貶低它,令它平凡些,不致構成傷害?!币郧八欢模髞矶?,可這段感情已經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