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因果關系是人類思維中最基礎的組成,可以說目前人類所有文明的成果都可以歸根到這樣一個因果關系中去。例如鐵在水里下沉是由于鐵的密度比水大,鐵的密度比水大是由于鐵原子排列的比水分子更為緊密等等,循著這樣一系列的因果,我們追尋一個關于為什么的解答,建立起了今天這樣雄偉的人類文明。基于這樣的基礎思維下,今天本文淺談一下關于我們的選擇的問題。
? ? ? ? “我”做出選擇,是現代契約社會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我”殺人了,要對被殺者的生命負責,要賠償,要服刑,要懺悔,是因為這是“我”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做出了自主的選擇,或因為憤怒或因為嫉妒或因為仇恨,不是上帝要我殺他也不是魔鬼要我殺他,是我自己要殺他,如果我是一名精神病患者,那我就不存在一個人格上的我,我也不用對這件事負責,只會被送到精神病院去,防止我再次傷害別人。“我”應聘到這家公司上班,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既不是上帝要求我去,也不是被誰強迫去,這樣簽下的這份勞動合同就是有法律效力的。正是這樣的一個個“我”能自由的做出選擇,契約社會才能存在,如果“我”殺了人、“我”借了錢都不是“我”的選擇,那被殺者的家人該去找誰?借債人該去找誰?因此每個國家都有其設立的一個具體的邊界,在這里面你就是可以做出自由選擇的“我”,比如滿16 周歲,比如沒有患精神疾病。
? ? ? ? “我”自由的做出選擇這個判斷的邊界正在逐漸變得模糊,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我”能否真正的做出選擇。也許在殺人、應聘這些重大事情上“我”自由選擇的邊界還是很清晰的,但是另外一些我們平時沒有注意的事情上,“我”是不是自由做出選擇的好像就沒這么清晰了。大家都說每天吃一個蘋果身體好,不管是專家還是身邊的親人都這樣說,于是我每天買一個蘋果吃;身邊的人都說買老白金孝敬給父母最體現孝心,天天看電視的父母說不定也這樣想,于是過年回家我給父母買了幾盒老白金……這樣的一些選擇讓我們在判斷這是不是“我”做出的選擇時,似乎有些猶猶豫豫了。也許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那我們再來看看最近俄羅斯的藍鯨游戲自殺事件,那些少女雖然存在一定的厭世自殘等傾向,但是很多少女還遠遠未達到要自殺的精神狀態,但是在Philipp Budeikin等人的引導下,她們走向了自殺,自殺這個行動是她們自己做的,但是真的是她們自己的選擇嘛?
? ? ? ? 自由選擇自由意志在科學領域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想一下“我”是什么,做出選擇的到底是不是“我”。“我”之所以能做出選擇是因為“我”知道存在一個精神上的“我”,他不斷的做出各種選擇。這個精神上的“我”是所有我的記憶、道德、知識等等的集合,沒有這個精神上的“我”就沒有自由人這回事。但是現代科學證明人類的很多情緒的變化是由于激素分泌的結果,腎上腺素讓我們血糖升高導致我們興奮,多巴胺讓我們快樂,性激素讓我們產生性興奮。等等,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大部分毒品成癮的機制是影響多巴胺的接受,影響人腦快樂機制使人成癮,這個時候我們的自由意志在這些化學物質面前似乎不堪一擊,精神上的那個我除非收到外界強制力的影響,否則幾乎沒辦法站起來抵抗,這個時候吸毒成癮這個選擇還是“我”自由選擇的嘛,還是說這個精神上的“我”其實只是被物質操控下的一個傀儡?性犯罪的罪犯如果說只是攝入了過量性激素那又應該怎么去判罪?是精神上的罪犯攝入性激素犯罪了還是被性激素操控下的那個精神的罪犯犯罪了?如果他是無意攝入了過量性激素,此時恰好在一個沒人的角落有一名美女經過,又應該怎么判決?好像沒有那么容易去判斷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去思考一下,每天在生活中做出各種決策,自由選擇的那個“我”到底是什么?
? ? ? ? 因果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底層,也是人類永遠無法超越的天花板。我殺了人要我負責是因為是我做出的選擇,我為什么做出這個選擇?宇宙的起源是一個奇點,奇點的起源是什么?我們永遠跳不出這個循環,也許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