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讀書筆記
讀書內容:《謝謝你離開我》(張小嫻著)
“男人寧愿跟一個丑男做朋友,也不要跟一個丑女做朋友。女人這么麻煩、嘮叨、挑剔、善妒、刻薄、好奇、善變、多愁善感、蠻不講理、有恃無恐,如果她不是有一點姿色,有哪個男人愿意讓她負累?有哪個男人愿意花時間聽她說心事?”
——《須眉知己》
不得不再一次感慨: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可能你會說:這話不對,我長得也不漂亮,可我有那么多哥們兒。
是啊,你也知道那是哥們兒,哥們兒的意思就是,根本沒拿你當女人。
按照這樣的邏輯,如果你被一個男生引為知己,通常只有兩種情況,或者是你有一點姿色,或者是對方壓根就沒有認真考慮過你的性別。
假如你是女生,甚至女權主義者,看見這樣的詮釋,肯定你會有意見了:相貌都是爹媽生的,憑什么搞外表歧視?
憑什么?憑一句“我愿意”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別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試問女生不也絕大多數都是外貌協會的成員嗎?從三歲到八十歲都喜歡看帥哥,看見都教授就流口水,看見宋仲基就喊老公,看見小鮮肉恨不得撲上去咬上幾口才罷休,而看見犀利哥,你會不會若無其事地走上去對他施舍一個微笑,問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不會吧!你甚至不會透過油膩垢污的頭發去細看他是否有一副還算清秀的五官。
就像楊瀾在她有一篇文章里說的:“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審視你的內心。”所以女人,無論你是年方十八,青春逼人,還是三十八,芳華漸逝,抑或五十八,徐娘半老,甚至八十八,風燭殘年,只要你活著每一天,都有義務好好打理自己。
這樣的打理未必是要紋眉涂唇,濃妝艷抹,哪怕清湯掛面,素顏朝天,適合自己的氣質就好。
這樣的打理除了可以是外在的修飾,還可以是氣質的熏陶。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書,一壺茶,一瓶花,讓它灌注你干涸的心田,綻放心香一瓣。
這樣的打理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為了尊重自己,讓自己有機會站在更大的舞臺,有機會向更多的人展露自己的華麗內心。
你會說,那么丑女生下來就注定沒法成功了嗎?這不公平!人生各個個體有別,這本來就沒有公平。雖然承認不公平,但并不承認丑女一定不能成功,只是這成功或許來得比別人更艱辛一些:她需要克服周遭人的白眼,鑄就一顆比鉆石還強大的內核;她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精力去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她還需要學會審美,學會搭配,學會怎樣去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裝扮。
有人說:“女為悅己者容”,可一旦把你的“悅”交托在別人手里,你就失了主動。包括朋友相交。我看見身邊有的人為了跟別人交上朋友,予取予求,把自己搞得很累,還沒得到個好,真心覺得心疼外加不值。如果你為了得到朋友而去乞討友誼,甚至不惜改變自己,放棄尊嚴,那一刻,你已經注定了失敗。因為朋友是雙方面的,靠乞求或施舍得來的友情,終究是鏡花水月般的肥皂泡而已,短暫的美好,稍不留神,就破了你一身的肥皂沫,反倒臟了你的新衣服。友情如此,愛情亦然。
所以哪怕你現在沒有一個男性朋友,或者女性朋友,或者任何朋友,who care?沒必要放低身段去求,平常心做好自己,你的行為自然會給你添加一層光感和氣場,吸引別人向你靠攏。
之前看過一部美劇,叫做《美女上錯身》,就是講述一個美女在遭遇死亡后重新在別人的身體上復活,而她的寄主卻是一個又丑又胖又無聊的女人,但是憑借原本的心態和自信,她讓這個丑女再度煥發出最美的光采。
結論是:自信是最美的化妝品。你可以沒有口紅,沒有粉底,沒有睫毛膏,但你不能沒有自信,這才是你必須的裝備。無論你是丑女,還是美女。女人是要有“容”的,卻非為悅己者,而是為自己——女為悅己而容。
最后引用張小嫻文中的另一句話,很有意思:“一個男人,會成為一個女人的須眉知己,必然是對她存有一點幻想、一份憐惜,甚至愛情。而女人,最好在知道與不知道之間。”
哈,最后一句是亮點。
“一個人的心事總是愈來愈多,能夠傾訴心事的對象卻只會越來越少,直到一天,人把心事統統都藏在心里,那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禁得起友情的考驗,也熬得過愛情的多變。然后,我們突然了悟:‘心事為什么要告訴人呢?’”
——《心事的房子》
有沒有同感呢?
我們看著孩童們在開心地奔跑,哪怕只是重復的繞圈也樂此不疲,因為他們的心是空蕩蕩的,裝滿了使不完的力氣。
慢慢的長大了,有了些些心事,喜歡隔壁班的某個女生,想把她娶回來,不過這樣的心事給媽媽一說,就轉化成媽媽的心事了;再大一點,不想跟媽媽說了,傾訴對象變成同學,再大一些,是閨蜜、好基友,時間長了,距離遠了,情誼淡了,心事越來越多,卻沒人說了。這樣的心事越來越重,難怪我們長大了就再也跑不動了。
沒有辦法揮發的心事,就這樣被埋藏在心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它隨時間的因子發酵。到了有一天,到了終于可以翻出來坦然面對的時候,竟欣喜地發現,它是散發著一股奇異香的,那味道,帶著幾絲青春的芬芳,更多是歷久彌新的陳香。
終于明白,友情啊,愛情神馬的都是浮云,真正這輩子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的心事,它就默默在你心底沉著,永遠不會有怨念,不會有背叛,只在你需要的時候,隨傳,隨到。
是呢,原來,心事才是我們最忠實最摯愛的情人,才是我們注定要廝守一生不離不棄的愛人,這樣的情愛,為什么一定要與人分享呢?
張小嫻說:“心事是一個人那幢雖然殘破卻舍不得放棄的房子。”我恍然,難怪我總是舍不得扔掉一柜子的舊衣服,哪怕十多年都沒有再穿過。原來,我是把它們都當做了心事在存留著呢。
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一幢雖然殘破卻舍不得放棄的房子,之所以戀戀不舍,只因為它裝滿了我們這輩子如影隨形的心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