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小事對我真的影響很大。
今晚我本想請二表姨與二姨丈吃飯,慶祝考核面試通過,可能今晚恰好是他們的家庭聚餐,而且有了二寶后也不方便到外面吃飯,姨丈讓我到他家吃飯,大表姨也在。也好,許久未見大表姨了,剛好也借此聚一下,聊聊天。
飯后我與大表姨聊天,因為知道她在減肥,所以我聊減肥。大表姨是位語文老師,我向她推薦了一本書《硬派健身》,話剛起頭還沒有說完,在我微笑著對她說著話時,大表姨突然離座走到我后面的飯廳和二表姨逗小嬰兒并美圖秀秀拍照良久。尷尬的地方就在于她沒有任何說明與示意,而是突然徑直走掉了。留我一個在客廳,旁邊是兩個小表妹在地上玩玩具。
那個瞬間好尷尬,這種尷尬在她逗小嬰兒的時候持續著,后來我也去看了小嬰兒,她們高興地用美圖拍照,拍了好一會,很專注。我旁觀了一會,跟表姨說美圖秀秀上的這個新功能我還沒有用過,大姨冷冷地說,“那也是,你這個年齡,用美圖秀秀賣萌已經不合適了”。我……啊?意思是我老了嗎?三十多歲的大表姨推薦了二表姨用美圖秀秀給小孩子拍照,但是卻對二十多歲的我說“你的年齡已經不適合玩美圖秀秀了”。我納悶了一下。
表姨玩美圖秀秀告一段落了,我到門廊處看看正在門廊處充電的手機上有什么信息,在我剛拿起手機看的時候,大表姨就對她女兒說,你表姐要走了。我心里一咯噔:啊?
二姨問我要回去哪里,二姨丈問我怎么回去,到哪里坐公交,要不要大表姨載我去車站?我還沒有說話,大表姨就說,現在滴滴很方便,她打個滴滴就好了。
我和大表姨一起下的電梯,她去地下車庫開車回家,我去小區門口招滴滴去公交站(或者直接滴滴回住處)。
走到門口后我挺失落的。很明顯,大表姨很冷淡,不想和我交談,并想借我的離開而向二表姨表達她想離開的意愿,以及不愿意送我去附近的公交站坐車。我知道,載我去公交站坐車這是麻煩了她。
我站在小區出路口看了看手表,八點五十多分不到九點。查了一下百度地圖以及公交時刻表,我地處順德,附近那個轉去禪城的公交站離我有9公里。而它去禪城的那一趟公交是九點,我趕不上,下一趟車則在九點四十分,中間竟然隔了四十分鐘,而到了那個公交站再轉去禪城還要半個小時公交。邃決定直接滴滴回禪城。
這次讓我尷尬和不愉快的感受,讓我看見到世界上存在的兩類對立的處世風格。一種自顧自家,對待他人都是冷冷的,一種是盛情相待,盡力協助,正能量加持(如何律)。前者會活得越來越像一個冰島,后者會活得越來越像一個豐盛的桃花園。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如果活成了孤島,那是我們自己選擇成為孤島。
或許有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會讓一些人感到悲觀,進而惡性循環,讓其拒人于千里外。
或許時常待在學校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環境太過封閉,不容易與不同的人產生“碰撞”,會慢慢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進而難以跳出框架看自己。
不過還是要看人,我干媽一直生活在學校,但人極好(這可能跟她持續閱讀有關吧~),雖和我一樣是INFP,但她是個成熟的INFP。她盡量保持獨處與閱讀的時間,但也熱心協助他人。她的確是一個成熟的處世者,在自己的事與他人的事之間進行了恰當的平衡。
有些人注定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無論他在墻內還是墻外。(其實何處不是墻呢)
成長,或許如今晚那樣,遇到不愉快的事,然后提醒自己不要那樣做。(我也曾經那樣不注意他人的感受)
自利是人的天性,而平衡“自利”與“利他”是人的理性,須后天習得。
我媽說,今晚你學到了要注意他人的感受。
的確,今晚經歷的一些尷尬時刻糾正了我。
我也曾想成為孤島,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總難免要與他人相處,只能是盡量保持獨處時專注于自身,在與他人接觸時兼顧關注點的平衡。
愿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能時常記起今天晚上的不愉快的感受,時常換位思考,別去做同樣效果的事。
但每個人也都是不同的,他們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要如何才知道這樣做或那樣做就會觸犯到別人呢?而且他人不會只有一個,而人的精力與理性又是有限的,這就是困難的地方。要照顧他人的感受,這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可以做到的事情。它需要理性,需要兼顧各方,需要把握平衡的度,而要做到這些,需要后天的歷練。
年齡的增長并不必然帶來能力的增長,人的成熟要靠遇人遇事,多感受多反省自身,這不會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漫長的自省過程。
今晚那個一兩分鐘的尬聊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我想記錄它,以提醒自己要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冷漠地對待他人。
有時候我想,以前脾氣暴躁的我也很可能那樣以一個反面的教材出現,讓他人從中反思然后獲得成長的。嗯。
我想起另一件事,我媽曾在一次我沒洗碗的時候罵我偽文青,后來想想,她說的是對的,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是一個喜歡思考并愿意接受新觀點從而改善自己的人,而不是越讀越封閉自我。而我卻對她封閉了自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閱讀中。從這個角度上看,我確實是個偽文青。
閱讀,應該為完善自我服務,它讓人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差,讓人變得開放樂于接受新觀點,而不是變得固執己見。這也是為什么我覺得我干媽比我媽更好交流的原因。
——20170728晚 回顧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