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日竟來了興致,重溫87版紅樓夢。
屏幕上緩緩浮現古樸的畫面,過往的人無一不露出怪異的目光。是啊,這樣的畫面與現代簡平快的咖啡廳格格不入。
我怕是被當成異類了,飽受嘲諷的傷春悲秋的文藝青年啊。
如芒刺在背,我關上電腦,落荒而逃。
外面此時正值黃昏,身邊的白領們步履匆匆,如此陽光明媚,我竟心生悲涼。什么時候文藝青年成了妥妥的貶義詞?古老文化在現代文明的夾縫中生存,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如同鋼鐵,將人們的心層層包裹起來。我的情懷和夢想被自己關進了小黑屋。
容不下啊,當真容不下。
回到房間,拿起書架上的那本《紅樓夢》。暗紅的書皮已落滿灰塵,這算是我的第一本藏書吧。奈何那時太小,記憶模糊到只剩下碎片。
夜深人靜,室友已經入睡,這是我一天中最快活的時光。昏黃的燈光下,我慢慢翻開這本書。
二
同一本書,曾經的我在里面讀到了愛恨情仇,如今的我卻只讀到了滿滿的蒼涼與宿命感。
紅樓夢是悲劇。
悲劇有永恒的生命力,因為它將現實的真相撕裂、扯碎,讓我們看到血淋淋的猙獰的面孔,見識到平素庸碌的生活中見不到的震撼。
當然,有許多人不喜歡悲劇。一個朋友曾跟我說,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了,何必還去探尋什么真理,藏在喜劇的面具之后不是更好嗎?放縱自己,騙自己說這是好的,也挺好。
我默然,郎情妾意、花好月圓很圓滿,但也僅僅是圓滿而已了。就像是鏡中月、水中花,你永遠不知道美好的幻象背后藏著的是怎樣漆黑的深淵。
所以我更愛悲劇,古往今來偉大的文學作品大多是悲劇的。它們有的揭露社會最本層的現實,有的扯下人皮面具,觸及人性最本惡的地方。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是最濃重的黑暗,如同身處最深的海底。但是一旦你承受住了,你便能沖破黑暗,迎接光明,得到靈魂的洗禮。
這就是偉大的文學作品的力量,你永遠能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曾經的我不喜歡黛玉,覺得她恃才傲物;不喜歡寶釵,覺得她工于心計;不喜歡探春,覺得她目中無人;更加不喜歡寶玉,覺得他是一個妥妥的紈绔子弟。如今的我,卻談不上喜不喜歡了,因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啊。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會哭會笑,會被欲望所驅使。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莫過于創造出這些活生生的人來。他們好似不在人間,卻又真的立足于世。在有的層面上,甚至比我們這些真實的人更加真實。
三
紅樓夢是悲劇啊。
悲劇的根源在于那個時代的人,永遠無法擺脫時代的烙印,尤其是對于女子來說。金陵十二釵,無一不是鐘靈毓秀、絕代佳人,奈何時代并沒有給予女子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縱然才情如黛玉、聰慧如寶釵、精明如探春、瀟灑如晴雯,也逃不脫既定的命運。
那時的女子,便如同浮萍一般,除了依附于男子,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譬如林黛玉,家室不遜于賈家,又是書香門第,自小天賦異稟,聰慧過人。此等才情,若是為男兒身,縱然不愿入朝為官,必定也得有識之人的賞識。便如同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蘇東坡一般,傲然于世。
但偏偏紅樓夢的立意是悲劇,時代的大悲劇,所以曹公并不會給予她這樣的機會。如此才情,卻偏偏是個女兒身。父慈母愛,卻偏偏早逝,無兄無弟,無任何人可以依靠。偌大的林家產業,偏偏不能繼承,只能通過婚姻依附于賈府,最后落得個香消玉殞的下場。
可悲可嘆。
如果寶釵是男兒身,則薛家復興,立足于當朝,指日可待。若探春是男兒身,又何必著眼于府中的內斗,廟堂之高,江湖之大,足有可馳騁之地。若妙玉是男兒身,又何必囿于小小的賈府,大可如跛腳道人一般,看盡世間滄桑,或者隱居山林,終此清凈一生。若湘云是男兒身,憑此豪情,史家將來何愁不是她的天下?
但可惜,可惜,因為她們是女兒身,才有蚍蜉撼樹、卻無可撼動的悲劇感。
讀紅樓夢,愈發覺得眼前的時代對于女人來說是多么幸運,縱不論性別歧視,至少它給予了女人同樣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權力。
我們只能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卻無力撼動。不知若她們知曉三百年后會有如此開明、崇尚男女平等的時代,會作何感想?
可憐時不我待,紅顏易老花易逝。
恐怕只能嘆一句,若有來世,愿為男兒身。
而若她們都化作男兒身呢?悲劇的基調雖已奠定,但隱隱之中卻能夠有一些希望的光。紅樓夢悲,因為其中的男子皆禍害,女子卻空有一身抱負無法施展。若兩者對調,則又是一番光景。縱使結局依舊是茫茫大地一片雪白真干凈,也說不準會有人沖破重圍,帶來一絲微弱的亮光。
尾聲
人生于世,不過大夢一場,就像是寶玉在溫柔鄉中的經歷一樣。
不知道這是不是曹公的本意呢?出身富貴,卻一夕之間家道中落;滿腹才學,卻敵不過時代的束縛。最終寶玉是看開了,剃盡三千煩惱絲,了卻塵緣,遁入空門,只留下世間庸庸碌碌的眾人。
你我皆為俗人,想不開堪不破,為七情六欲所困,深陷俗世的泥沼之中。
若哪日真能頓悟,那么深山古寺中怕是會多一抹燈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