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他去得太早,他永遠呆在他的黃金時代里出不來了。
剛讀黃金時代的時候是高中,那時候還沒接觸馮唐,不知道何謂耍流氓式的文學。黃金時代讀來面紅耳赤,仿佛打開另外一個世界。
王小波的文字有一種赤裸裸的直接,就好似就把事物放你面前,然而不描述,也不抖落洶涌澎湃的心潮,就那樣靜待你觀賞。
好在它們都是美的。至少不壞。不矯飾的事物都充滿著魅力,因為真實。
小波有種痞子樣的文風,就是,我反正這么干了,你看怎么著吧。而且處處強調自己流氓的形象。
現實生活里小波也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李銀河。李銀河是真正懂小波的人,她愛他寫作的天賦,她稱他為天才。他們惺惺相惜。小波的小說就是他們的媒人。
大概那個年紀我還不能懂很多,直覺得小波的文字太大膽,看了也不敢與別人去說。再回來看其實骨子里他是個倔強的人,借著不正經來掩飾正經,揣著明白裝糊涂。認真地裝不正經。
有些文字讀來實在太好,忍不住要分享。有一段是:“她覺得難以忍受,立刻大哭起來,企圖在一張小床上哭醒。這是與生俱來的積習,根深蒂固。放聲大哭從一個夢境到另一個夢境,這是所有人的奢望。”呼應后面一段:“當時陳清揚也想大哭一場,但是哭不出來,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嚨。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真實就是無法醒來。那一瞬間她終于明白了在這世界上有些什么,下一瞬間她就下定了決心,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里快樂異常。”
從沒有人這樣描寫真實。以我猝不及防的方式呈現,內心觸動。當時看到那幾句才明白,啊,也許這是為什么李銀河稱他為天才。小波確實敏銳異常,而且知道他究竟想表達什么。他內心有太多情感塞滿,滿腔的熱情他要不羈地釋放。但是他其實又是克制的。叫人不馬上親近他,接觸了又愛上他。
無怪乎這樣的黃金時代讓我著迷。他所處的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年代同樣令人著迷。他本身就讓人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