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從名師胡紅梅事件中得到教育?
原綠色
深圳名師胡紅梅“抄襲門”事件引起人們對很多現象的熱議,抄襲之外,還涉及教育,名師,師德,榮譽,評價,績效,成功……幾乎囊括人生所有的思考。
但有多少人會從中得到教育呢?
比如,走在成長路上的“名師”或“準名師”,走在“借鑒”與“抄襲”之間的“擦邊球”,負責評獎的機構,負責考核的部門,負責管理的領導……
“別人感冒,我們吃藥”是預防流感的一種方法,也是很多人成長進步的訣竅,也是改進工作提高自我的機緣。
如果胡老師的“抄襲門”能促進社會各方面工作的進步和大眾素質的提升,也算一個意義吧?
在熱熱鬧鬧的輿論過后,這種被議論的現象會有多少改觀呢?有多少人會得到成長呢?
我們有讓這個事件發揮很好作用的美好愿望,但也實在不敢抱太多的幻想,因為這個事件之前,學術領域的“抄襲”事件就此起彼伏,不是還不斷有人“前赴后繼”嗎?
前兩天我就這個事件寫了一篇“公號”文章《身陷“抄襲門”的名師胡紅梅,還能“涅槃重生”做回本來的自己嗎?》,發布時為了增加效果,我從網絡上找了幾張胡老師的照片配上去了。因為胡老師的形象特別突出,排版效果很美。我剛發布一會兒,還沒有從工作狀態走出來,一個看見我公號文章的朋友就以急切的語氣“微”我,趕緊把你公號新文章“刪除”,你已經涉嫌侵犯胡老師的“肖像權”了。文章沒問題,可以明天再發!
我一下子“蒙”了,胡老師雖然犯了“錯誤”,但人家的合法權益我不能侵犯???
但,我看網絡上那么多文章都配著胡老師的“照片”啊?難道大家都不知道自己“違法”嗎?我將信將疑,也舍不得“刪”啊……
此時,一個媒體朋友正好給我“留言”:你的文章最后那張配圖“絕妙”??!
我趕緊問“我前面用的胡老師照片不侵權吧?”
“嚴格意義上,胡老師網圖,算侵權。包括下載的圖片,都要在照片下邊注明網圖?!?/p>
“一般情況,應該不會去追究責任的?!?/p>
“我幫你問問高手啊。”
“朋友問,你的公號注冊主體是個人嗎?粉絲有多少?”
“刪了吧!或者取消原創?!?/p>
“涉及負面報道,刪了,明天再發吧!”
……
原來有這么多講究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動作可能都涉及法律問題,一不小心就可能“違法”了?嚇我一身冷汗。
趕緊刪除!
但我對網上那些熱帖上胡老師“360度無死角”的照片憂心忡忡,他們知道“違法”了嗎?還是他們都不知道呢?胡老師犯的可就是“侵權”案???……
第二天配上自然風光圖片發出去了。因為文章觀點還比較公道,態度也比較負責,特別是教育人的那種“善意”,居然引起很多朋友和網友關注。一個我不知道是誰的讀者“私信”我:“可以把你的文章放在網上嗎?”因為文章就是給人看的,我回“當然可以??!”
后來我就從網上看到我那篇文章了,雖然是在文章最后才注明了是我的文章,我感覺這個不認識的朋友還算“靠譜”。
緊接著我就看見旁邊的提示,原來這個“網友”同一天還把我另一篇文章《張賢亮選擇了寧夏》也放到了網上,我順手打開瀏覽,看到最后也沒有找到我的名字,是這位“網友”忘了嗎?
我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