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藏書票”這名字,第一聯想到的就是“書簽”、“郵票”之類。
周末陪先生孩子一起參與制作藏書票的活動,活動是先生自己組織的,從南藝請來老師,并調動自己單位的關系,請來記者,邀請了十幾個學生家長和孩子,場地選在了新開的亞朵酒店(也是同學關系),幫我們安排好糕點、茶水,很貼心!給個贊!
先科普下吧:藏書票作為藏書的信物和微型版畫收藏珍品,被稱之為 “紙上寶石”、“版畫珍珠”、“書魂”、“書海之帆”。
藏書票題材廣泛,制作方法很多,常采用木刻、石版、銅版、紙版和絲網孔版等,以油印、水印、拓彩的方法制作,在中國藏書票的色彩較西方豐富,多數為套色。藏書票畫幅小,一般是5至10厘米見方,外形不限,可方可圓或不規則形。
藏書票起源于15世紀中期的德國,比郵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書票是德國勃蘭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書票,又有人說是LGLER(刺猬)藏書票,其實它們都是同一時期的作品。20世紀初傳入中國……
18世紀前后,歐、亞、美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藏書票協會或俱樂部,書票交流和收藏成為時尚,1953年收藏家國際性會議首次召開。之后隔一兩年會議就要召開一次,同時舉辦展覽,使藏書票在國際范圍內有了廣泛交流的機會。后來又有人提議成立正式的國際性組織,于是在1966年7月28日“國際藏書票聯盟”誕生。現成員國已擴展到41個,會員上萬。
2013年3月,國內著名大收藏家馬未都表示在國外搜集了一批數量可觀的藏書票,準備在國內各地建立專館。市場人士認為,這一消息將有望促使藏書票這一顆珍珠煥發新的光彩。
附上現場制作圖:
總結:現場氣氛很好,孩子的熱情度很高,不過因為是第一次制作,很多孩子需要家長一起幫忙參與制作完成。家長們也期望下一次舉辦更多這樣的活動。
最后感謝“溦說”,感謝“亞朵”,感謝“各位家長、小朋友”,感謝藏書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