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以前,我對重復的東西都是深惡痛絕的,在學校里最痛苦的莫過于背書,因為要一遍又一遍枯燥地重復。以前看書也好,看電影也好,就算非常優(yōu)秀,也不會主動去看第二遍(而能夠讓我看兩遍的東西,屈指可數(shù))。
有時候?qū)幵赣脴O慢的速度看書,也不會去跳,所以一遍對我來說足夠了。至于主動再看一遍的,不是因為好而想再重新收獲什么,而是單純的愛這部作品,從而產(chǎn)生的儀式感的表達。
所以笑來老師之前說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的時候,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問題,因為我已經(jīng)這樣閱讀十幾年了。反而古典老師說的讀書習慣差才是我的病根。而這種壞習慣還包括不去反復讀好東西。雖然我知道它好,但是我不會去再看。
最近一年以來,我對重復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首先就是認可了重復的意義,它能幫我們加深記憶和加強熟練技能。
其次是,重復是刻意練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從入門到專精的必經(jīng)之路。
最后是對于平和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和情緒的控制很有幫助,可以算是意外獎賞吧。
這種觀念改變對于自己來說影響不小,其中一點就是,我現(xiàn)在對于信息的篩選有了嚴格要求,那就是必須要好,要有意義??梢允翘嵘J知,可以是收獲感悟,也可以是享受文字。但絕不能粗制濫造,浪費我的時間。
因為要重復,所以就要讓重復有價值,有更高價值。要達成這個目標,有兩條路,
1,讓重復的原體有高價值,
2,從重復的東西里發(fā)現(xiàn)價值。
我不是大師仁波切,也沒有伯凡老師的功力,所以只能選第一條。我也沒有篩選真正優(yōu)劣的眼光,所以交給了《得到》。
另一方面的影響就是,我對重復不抵觸了,我愿意去主動重復,再看一遍以前的電影,再看一本好書每周找點花時間把以前寫的記錄的東西翻出來讀讀,閑的時候就把得到點贊過的音頻和文章翻出來讀讀看看(樊登老師的《鈍感力》聽了三五遍了)。
不過這些重復都有一特點,都是非機械式的重復。有時候機械式重復非常重要,可是還是有點不能接受。這點我知道并不好。
不過慢慢嘗試吧,畢竟接受重復時間并不長。而且想辦法把機械式的重復變成非機械式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和過度。
不斷嘗試,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