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些積極的方法,能提出較有力度的問題,對各類信息的價值懂得自行做出評判,去蕪存菁,找到修正生活方向的有效指導,步步為營。
閱讀本書前的問題:
1.篤信不疑的觀點:
世上還是好人多。功不唐捐。善良戰勝邪惡。
2.為什么相信。
這是信念。是希望。而且也感受到了它在起作用啊。今天聽李笑來的文章還提到,世界是由諸多有靈魂的人組成的,故而世界也是有靈魂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
3.如果讓你質疑這些觀點,你會提出哪些問題?
暫時想不出。
一、海綿式思維VS淘金式思維
海綿放入水中,會充分吸水。有種思維也有類似特點,它厭惡對千頭萬緒的信息進行挑揀,遇上本來就井井有條、生動有趣的材料,更是敞開胸懷大收大攬。我們稱這種思維為海綿式思維。當這種思維被應用于做攻略,便會出現如此情形:看到一篇“XX五大必逛夜市”的微信文,吃貨的心便狂跳不已,立即將旅途的五個夜晚全部安排為夜市饕餮游;聽到朋友說XX山上有一處泉水特別甘冽,喝了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便立即將該景點納入行程;看到著名的旅游專欄上介紹一處民宿,位于山巔,清晨可眺望旭日東升,便立即劃入行程中必住之所。
這場旅行的艱辛可想而知。到了當地后,按照這份攻略,某兩日住民宿,便要留意通往山頂的車的收班時間,而在夜市尚未完全鋪開之時便匆忙離去。山中勝景眾多,卻因尋找偏僻山泉而累得無力去游覽。海綿式思維輕松而便捷,卻又有極為嚴重的缺陷:對各種紛至沓來的信息不能提供任何取舍方法,導致人們做出混亂、矛盾的決策。
淘金,需要運用各種礦物知識和觀察經驗,從一大堆礦石中識別出含金量最高的那些。有種思維,不僅動用記憶能力,還要動用推理分析能力,不斷質疑接收到的信息,篩選最可信賴的見解,我們把這種思維稱作淘金式思維。當這種思維被運用到做攻略上,你便會在面對各種推薦時多長個心眼,提出一些問題,去審查這些信息。例如,面對一篇美食街推薦文時,你可以提問:作者為什么對交通問題一帶而過?是不是地處偏僻?既然人氣不旺難道真的是酒好巷子深?最后你可能會發現,這篇文案中對美食街的介紹并不是作者切身的真實體驗,而是一篇廣告軟文。
二、弱勢批判性思維VS強勢批判性思維
每個人的觀點背后,都附加了個人價值觀、情感取向甚至自己的自由意志。遇到別人的質疑時,心理防御機制多少會被激活,戰斗激素大量分泌,容易沖動,甚至想與對方雄辯三百回合。這時,我們便會啟動一種弱勢批判性思維。弱勢批判思維的目的就是利用對手的邏輯漏洞來凸顯自己的正確,對能否接近真理和發揚美德并不十分關心。
與之相反,當我們樹立以下價值觀,包括自主性、好奇心(兼聽博觀)、謙恭有禮、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便能啟動另一種思維:強勢批判性思維。這種思維要求我們一視同仁地審查一切主張,包括我們自己的主張。它并不會導致我們放棄自己所有的初始看法,反而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看法提供堅實的基礎。
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思考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要讓我們的思想更有深度,讓我們的思想更加精確*,寧可在理由充分、證據確鑿時反復無常地改變我們的看法,也不要在缺乏論據、強詞奪理的結論上執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