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陸游的《冬夜讀書子聿》,對這問詩句最深刻的理解便是《紙上談兵》中主人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讓40萬大軍慘敗便是最好的詮釋。
現如今不在一線的教育者侃侃而談教育應該怎樣怎樣,大刀闊斧的去改革教育制度,教學方法是不是也是紙上談兵?
無獨有偶,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名大教育家來參觀,聽完學校老師講課以后便給我們"狠"談教育,講了許多老師們都沒接觸過的教育理念,給老師提了很多建議。老師們都云里霧里,本著對教育的執著,為了更透徹的去理解大教育家的理念和方法,大家小心翼翼的提了一個請求—一讓大教育家給老師們示范一節課。結果大教育家氣憤填膺的指責老師們"不要提那么高的要求",當時我便蒙了。
我學心理學時,導師們都帶領我們去體驗繪畫、音樂、沙盤、舞動等等的魅力,都是體驗式學習,就連國際上知名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坊,都是帶著求學者去體驗,從中學習。不說遠的便說近的,海靈格老先生92發歲依然還在做個案,現場授課都是帶著個案進入。
同樣是學習為什么教育上的學習,"大家"風范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紙上談兵"。我也希望我們更多的教育大家、改革者記住趙括慘痛的教訓,那么教育制度會更貼近老師和學生,才能更有效的服務于受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