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文| 劉夏苒
“愿你們合上筆蓋的剎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
有人說,青春離開的標志之一,是當你說起高考時已經毫無波瀾,再提起那段時光,體內的血液不再為之沸騰。
直到今天,每當提起高考,我依然覺得那是我參加過的最平靜的一場考試,沒有緊張,沒有興奮,沒有后悔,也沒有不安。
上大學后,總有一段時光會很懷念高三的日子。在每一個孤獨不被理解需要獨自摸黑前行的日子里,我總會想起一群人的高三。那個時候好像大家的理想都是差不多的,所有人都朝著相同的方向邁進,誰也不會丟下誰,誰也不會質疑誰。
后來的生活,不論我多努力,都找不回那一年,解不開一道數學題誓不罷休的執著了。
我還是會有起早貪黑的時光,還是會為了一場考試鏖戰很久,但后來再努力的時候,我常常忍不住問自己為了什么,為什么堅持,而不是不問終點不問歸期,卯足了勁往前沖了。
以前有朋友提起自己高三的日子,說著那時候一片混沌與黑暗,沒有安安穩穩睡過一個好覺,每天就像是上了發條一樣,機械運轉著。
我記得那時候,我仗著自己家離學校只有五分鐘的距離,總是賴床賴到六點五十,媽媽偶爾也會縱容我,總是在我快要遲到的情況下叫醒我,然后我會嘴里一邊嘟囔著下次早點叫我,一邊飛快地穿衣服洗臉刷牙,抓上幾包零食匆匆出門,直到學校門口碰見了熟悉的小伙伴們一起進教室,又放下心來。
不知道是時間美化了那段回憶,還是那段時光本就如此。記憶里的高三,從來都不是段難熬的時光。
雖然有時候也會被堆成山的作業壓垮,有時候也會因為月考的成績失落,有時候也會因為被老師訓斥而不服氣,也會抱怨也會喪氣,但更多的時候,我是快樂的。
有和你一起勇往直前的小伙伴,有悉心為你解答疑惑的老師,有毫無怨言陪伴在身后的父母,因為從不會感到孤單,所以從沒有過畏縮。
可那段時光畢竟是熬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那最后的十里路真的是靠著僅剩的意志力在走完。
有一段時光,同學們都很浮躁,學不進去,抱怨著高考太局限,太刻板,怎么能用一次考試來決定大家的未來呢?課間的時候,也總有人議論著,說著一些學者或是社會名流,也都認為現在中國的教育模式很多時候太局限,太不公平。
直到有一次,語文老師站在講臺上,心平氣和地跟我們說:"那些能讓你們聽到他們聲音的,批判素質教育弊端的人,都是經歷過高考并且成功存活下來的人,你不踩過去,將來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想著改變這個社會了。"
這段話,我直到今天都記得,每一次想要抱怨體制,抱怨社會不公平的時候,我都會拿這段話提醒自己,告訴自己,在踏過這條路前,在到達自己想要的高度之前,我們都沒有抱怨或是批判的資格。
那時候有老師說,有些人抱怨考卷難,高考,就是為了把這群人淘汰而存在的。它有它的殘忍之處,有不公平的地方,甚至,你剛好就是那個目睹或是經歷了不公平的人。可如果你不咬牙走過去,沒有人會心疼你的失敗,也不會有人因為同情你而替你改變什么。
我記得高三的時候,老師常常拿來勸慰我們的一句話就是:“等你們上了大學,你們就自由了。”
大學里,你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想去哪兒玩去哪兒玩,想怎么談戀愛怎么貪戀安。而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埋下頭,好好學習,心無雜念。
我們都信以為真了,所以后來真的上了大學的我們才都會迷茫了。我們試著想睡到幾點睡到幾點,試著想去哪兒玩就隨心去玩,試著輕松開始一段戀情。
可后來發現,生活,并沒有因為上了大學就變得自由,并沒有因為上了大學就一切都容易起來,并沒有因為上了大學就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所以,我們迷茫了,因為走在了一條沒有約束的道路上,我們開始慌了。自由的邊境在哪里,未來的方向在哪里,似乎都變得模糊起來。
我慢慢明白我們懷念高三時光的真正理由,不只是是懷念那時候的青澀稚嫩,執著與堅持。更多的,因為那段時光,可能是我們的理想最清晰的日子,而且,與你并肩作戰的每一個人,想要去的遠方都是相似的。
所以,我們不需要遲疑,不需要迷茫,不需要一次次地質問自己、懷疑自己、尋找自己。最無知的我們,也是最勇敢的我們。
那時候我們沒見過名利世界,沒看過燈紅酒綠,還對這個世界抱持著最單純的想法——只要好好學習,只要心存善意,生活就不會虧待我們。
我們想念的,是即使沒有很高的眼界,也可以開心的很容易的我們。
那時候,哪怕只是課間的時候,前后桌的幾個小伙伴一起解出了一道數學題,或是一起討論《紅樓夢》里我們喜歡或是討厭的角色形象,都可以是一陣熱鬧與歡脫。
直到今天再回想高考,我仍然清晰的記得,考試的那幾天下雨了,可是心情并沒有很糟糕。這一次,大家終于很默契的,沒有人對答案,沒有人討論試題,每一個人都在相互安慰與打氣中走進了考場。
那是硝煙彌漫的高三時光里最安靜的三天。
我想我會一直記得那段時光的,那些抓耳撓腮解不出數學題的苦惱時光,那些語文課上偷偷寫英語作業的時光,那些聽寫的時候和同桌交頭接耳的時光,那些為一個答案吵到面紅耳赤的時光,那些與你們同行的時光。
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畢竟,我們想去的地方,一定也有人很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