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湊巧,就在深泉學院引爆網絡的前幾天,青原色IFChina的郵件組里,簡藝通知大家:深泉學院的兩名大一學生,將利用暑期時間到北京青原色實習,順路來江西青原色短暫停留。于是青原色的伙伴和校友們,提前知道了這所隱匿沙漠深處,只有二十幾名學生,每天放牛、喂馬、種菜、做飯的傳奇學校。
Lewis和Nick兩位同學到來前,我們的胃口已經被吊足了。但初見并沒有什么特別。兩個十八九歲的小伙子,看起來聰明帥氣,也沒有比同齡人顯得更成熟。尤其是Nick,很有Shelton的風格,偶爾還會有點小害羞。
Lewis來自香港,從小讀的是國際學校,同學們通常來自富裕家庭,以后也希望從事律師、醫生、企業主之類高收入的職業。但他一直覺得周邊物欲橫流的社會不夠正常,心中困惑叢生。偶然從學長那里知道了深泉學院,便希望去那里尋找答案。
而Nick則抱著清晰的目的。他從小喜歡拍攝,當老師的父母也支持他按天性發展。與就近選擇俄亥俄州立大學,希望畢業后做工程師的同學們不同,他選擇跨越大半個美國,來到西海岸的深泉。他關心的是:在深泉這樣只有二十多人的小社群里,人們如何組織,社會如何運作?Nick的祖上來自英國,曾經來中國傳教,再去美國。這也是他和中國的另一段緣分吧。
Nick給我們放了一些自己制作的定格動畫。做這個很費時間,需要一幀一幀地拍照片,再按24FPS的速度放出來。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小黑屋里好幾天,直到制作完成才出關。他嘗試過疊紙、炭精畫、延時攝影等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天馬行空的創意,產出的效果讓專攻動畫制作的同學也驚嘆不已。
深泉獨特的教學方式,相信讀者在網絡和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已經有所耳聞。具體地講,學術、勞作和自治,在他們的時間中各占1/3。
學術上,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密集討論來學習,教授們基本不會講課,只會引導。甚至放假前的某天,有教授看到Lewis抱了厚厚一摞書,就建議他不要急著看書,而是走出去,多了解實際的問題,看看現有的解決方法。這也是他們來到青原色的重要原因。
學業相當辛苦,經常討論到深夜,第二天又要早起干活,睡眠永遠不足。負責養牛的人,凌晨4點就得起床,如果忘了擠奶,所有同學早餐就沒有牛奶喝。學院上網全靠一臺多用途的Linux服務器做路由,軟件配置也比較麻煩,一旦出故障,全校都不能上網。Lewis全權負責此事,這讓他相當Stressful。對網絡一竅不通的他,只好硬著頭皮啃Cisco的教材,研究IP協議。
下一年招多少學生?請哪些教授?哪位申請者能通過面試?學校的大小事項都由學生們自己決定。Lewis下學期想種菜,他得向之前大家選出來的后勤負責人申請。南開去的那位新生說要制作中國美食,也免不了此番過程。他們也鄭重地討論過要招收女生,但創始人的宗旨是培養男性,這件事存在很大爭議,最終引得對簿公堂,只能擱置。
當我們的學生還在接受老師一字一句的知識傳授時,深泉學院大一的學生,正在絞盡腦汁,承擔自己在這個小社會中的職責。創辦人在二十年代,就以清晰的意識樹立培養目標,在近百年來一以貫之,著實令人驚嘆。
短短幾天里,兩位同學了解青原色的各個項目,接受青原色的專訪,還做了一個40人左右的分享會。繁忙安排之余,還和幾位志愿者一起游覽了吉安的市井,和鄰近的渼陂古村。
Lewis和Nick也采訪了青原色的一位志愿者王瓊,并將協助她把一部籌備中的生育故事紀錄片發起眾籌。他們也會參與曹雕同學發起的《聽媽媽講故事》項目,在鏡頭前,聽媽媽講述自己孕育、出生和成長的過程。
共處幾天下來,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一定是獨立思考的習慣。與盲目遵從父母、老師和身邊環境相比,他們可能會有更多困惑,但時時跳出來,反觀自己,讓他們有更大機會尋找到自己的方向。反觀參加分享會的學生,往往只是帶著聽的目的,在問答環節,提不出高質量的問題。反而是Lewis提出,挨個詢問大家對服務社會的認識。
更令人折服的,還有他們樹立的崇高理想。
深泉的學生,從入校第一天起,宗旨就是要“service of life”,服務社會。所以他們無論學習、勞作、自治,都是為了這一目標服務。Lewis就坦陳,當前并不知道自己最合適的服務方式,但能夠堅定的就是:一定不會選擇為錢服務。在可以拿到很高年薪的大企業和具備巨大社會價值的NGO之間,他一定會選擇后者。從他們的實際行動中,可以很明確地期望他們會踐行自己的使命。
在分享過程中,Lewis特別朗讀了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的一段話: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華!把非生命中的所有一切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我們也從小就有理想的教育,但在口號和實際行動之間,并不一致。在興趣、專長和使命三者間,大部分同學都優先選擇興趣。而他們倆卻優先選擇使命。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什么最需要解決?什么是自己最有能力和資源去解決的?無論國內國外,像兩位這樣,堅定地把服務社會作為自己人生使命的人,都鳳毛鱗角,不由讓人肅然起敬。
值得欣慰的是,青原色的伙伴們,都具備充分的思考和扎實的行動能力。五年來的辛勤耕耘,在影像記錄的領域,讓服務意識的種子散播四方。
隨后青原色將會放出對兩位深泉同學的專訪視頻。在放出之前,您可以在優酷上觀看他們此前豐碩的成果,在機構的豆瓣小站上可以看到更多內容和聯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