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實在是釋放心理壓力、舒緩不良情緒的必備“良藥”。
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要和別人保持那么疏遠(yuǎn)的距離,有開心的事拿出來分享會收獲更多快樂,有難過的事向他人傾訴往往能獲得各種心理、物質(zhì)上的支持,不必什么事都獨自一人面對。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傾訴的經(jīng)歷,但是不知道你們傾訴的方式是什么樣的?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每天都會有人向我傾訴,而傾聽是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遇到關(guān)于“傾訴”的事情。
傾訴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注意用合適的方式。
我曾不止一次遇到一種極其生猛的傾訴方式:一個陌生人,加了微信以后,上來什么招呼都不打,第一句話就是:“我想死!”
然后就沒有后續(xù)了,沒有任何只字片語,TA就在那里沉默,等著我回復(fù)。
說實話,對于這樣的傾訴方式,我內(nèi)心是極其拒絕的,我相信,任何一個思維還在合理運轉(zhuǎn)的人,都不愿意和一個陌生人的生死有什么牽連,我的職業(yè)雖然是心理咨詢師,但首先我是一個人,對TA來說還是一個陌生人。
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陌生人加了微信之后,也是不打招呼,直接就滔滔不絕的訴苦,各種不良心理狀態(tài)、情緒一股腦的全部倒出來,全然不顧我是不是愿意傾聽TA的那些言語。
面對類似這樣的情況,我是覺得很困擾的,作為一個專職的心理咨詢師我尚且會有不適感,換成一般人遇到這樣“暴力”的傾訴方式,心理體驗估計會更差。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要找別人傾訴,如果不是事先約定好了的,那最基本的禮貌一定要有,至少你要先跟別人打招呼,比如最簡單的“你好”之類的,然后最好要先詢問別人是否有時間、是否愿意傾聽你的故事,因為對一些人來說,時間、精力成本很高的,不是每個人都愿意作為傾聽者。
傾訴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表達(dá)自己的心理狀況、情緒感受,比如“我很難受”、“我覺得我抑郁了”、“我心理出問題了”、“我很焦慮”、“我經(jīng)常失眠”等等,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傾訴能更有效果,那最好落實到具體事件上,把最基本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這些具體細(xì)節(jié)表達(dá)清楚。
在事件的描述中順帶表達(dá)情緒,比單獨表達(dá)情緒,更能解決問題,也能增加傾聽者的接受度和舒適度。
很多事無法傾訴,很多時候無人可傾訴,大部分時候不想傾訴。
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沒有辦法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找不到可以告訴的人的,所以傾訴之前你必須想清楚,這件事可以不可以說,要跟誰說。
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時常跟別人傾訴。
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自控能力,也可以視為一種好現(xiàn)象,至少說明我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很不錯。
生活中不順的事情仍然很多,喜怒哀樂這些情緒其實我都有,但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越成長越發(fā)現(xiàn)很多事無法訴說,只能自己消化。
我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消化掉這些事情,所獲得的經(jīng)驗和能量比抱怨和傾訴要強大很多。
很久很久以前,我習(xí)慣依賴別人,如今,我更相信時間和自己。
我特別欣賞這樣一類人,TA們懂得善待自己,不貪不慕,能將就,能享受。
TA們不常傾訴,因為自己所遇之事自己有能力處置妥當(dāng)。
TA們不憤世嫉俗,極少表現(xiàn)出攻擊性,因為內(nèi)心足夠強大,眼眸深邃如大海,眼神平靜如湖泊,渾身散發(fā)出寧靜祥和的氣息。
我喜歡這類人,因為TA們并不在乎別人是不是喜歡TA們。
我是明月,每天堅持做原創(chuàng),可愛勤勞的心理咨詢師一枚,既然有緣相遇,關(guān)注我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