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在海的盡頭有什么?
孩童的我們總是期待,下一步有什么驚喜,有什么刺激。從來不用擔心會有什么其他的負擔或是條件約束。
慢慢長大,思想也日漸成熟,考慮得更多,想的也更加周全。我們謹慎的思考與行動,生怕哪一點會有紕漏,怕哪一點會違背自己的初心。我們總想著現實和理想的一樣,但是理想卻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打敗。我們徘徊不進,我們開始焦慮,開始猶豫。
小時候我們總是向往遠方是什么?
我記得那里有成片的美麗的薰衣草花田,我漫步在小徑,被花香籠罩,沉醉,沉淪。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記得那里有小橋流水,有枯藤老樹,有一個詩一樣的女孩兒坐在橋上,自然風景是她的,詩這是她的;而她也是別人的風景,別人的詩。
圖片發自簡書App
慢慢地,慢慢地,遠方逐漸模糊,那里的天不再湛藍多了幾片烏云,薰衣草也過了花季,河水逐漸干涸,女孩兒開始憂郁。她以為這一切都會如她所愿的那樣,但是現實給她了一陣黑暗。告訴她那里不會永遠是極晝,也不會永遠是極夜,那里只是只是一個黑暗和光明平分的地方。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詩意的姑娘,一個念著楊柳依依的姑娘;一個念著雨雪霏霏的姑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遠方,有什么?可能有歡笑吧,可能有悲傷吧;又或者那里有幸運,或者厄運。
后來,我漸漸的明白,遠方,不過人的念想,不過人的心態。如果你像孩子般充滿期待,樂觀,活潑開朗,那么遠方就充滿彩虹,太陽也會留得久一點;如果你猶豫,多愁又善感,那么遠方遍烏云陣雨多一點。僅此而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希望在遠方,我依舊可以倚著橋欄,看著風景,作著詩;但是,我不想再寫出“細雨獨敲池上水,池邊留有生人淚”的句子。
我想我的遠方,即使薰衣草不四季花開,但它開花的時候,我在。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