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維特為什么要煩惱?少年不應該是少不更事、少憂少慮的嗎?更何況維特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不用每天為生存東奔西跑。
或許自己因為出身貧寒吧,在我少年時,每天都是為了和爸爸、媽媽要錢生活而煩惱,每天要做飯、下天地干活。我記得那天每次放完學,都要幫媽媽干家務。每次回家,從來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小時候每天都會去下地,那時候還沒有除草劑,我和媽媽每天都去地理鋤草;沒有播種機,我和媽媽去地里一塊一塊的種地;在化肥的價格在我家擔負不起的情況下,我和媽媽去拉糞便;在沒有澆水管的情況下,我和媽媽撩起褲管,光著腳丫去澆水;在我呼呼地睡著時,半夜媽媽會把我叫醒:現在小偷盛行,你和我一塊去地理看著去,我揉起惺忪的雙眼,披著星星,帶著月亮,一深一淺地跟在媽媽后面;我每天聽到的是爸爸和媽媽的無休無止的爭吵,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都吵著要離婚,過不下去,每次獨自和媽媽在一塊,媽媽會抱怨爸爸的林林總總,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們還在吵,離婚始終擱淺著。我少年時的唯一的煩惱是外在的。
而維特不一樣,他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也算是中產階級家庭了,至少溫飽問題不用擔心。他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用像我那樣每天去喂豬,喂羊。他能詩會畫,不用像我這樣不會鑒賞畫卷。可這樣的孩子竟然是多愁善感的,至少他內心是煩惱的,哪個少年不懷春?初春的一天,他告白了家人與好友,去直追自由,以為這樣可以擺脫紛亂的煩惱,豈不知,真正的煩惱才剛剛開始。
進入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他高興極了,這對從小靠父親遺產過著自由爛漫的少年,一切是那么新鮮。這里有晨曦薄露,有青山溪谷,來到這里像是進入了可以忘記一切煩惱的世外桃源,他著實高興了些日子。初春的少年情竇初開,更何況他在這里認識了美麗純潔的少女綠蒂,她是一位當地法官的女兒,兩人的外在條件是那么匹配,他對她一見鐘情,與她跳舞時,在他眼里世界上只濃縮成了兩個人:他和她。這是愛嗎?可愛不應該是相互的嗎?她早已訂婚,她不會給他任何承諾,他們認識在錯誤的時間里,更何況還有另一個男孩那么愛這個女孩。而且他對自己又是那么好。他選擇了離開。他含痛離開,雖然這個鄉村帶給自己那么多快樂,終究這里有他的惆悵。
他回到城市,工作了,他還是少年,他怎么能適應公司里冰冷的人員關系?聰明才智得不到伸展,同事各個精神貧乏,完全不像他們本該充滿活力的年齡,上司吹毛求疵,同事們戒備森嚴,處處提防,怕別人超過自己,他徒增很多煩惱。雖然,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一位伯爵,與他的同事不一樣,他有著很多美好的品德:謙遜老實,很有才華,對人友善,這樣維特有了一絲的慰藉。后來,在伯爵加吃飯,來了一群貴族,對維特極盡鄙視,伯爵催他趕緊離開這里,不管他走到什么地方,去了哪里,這種嘲笑的面孔會一直伴隨著他,他受不了這樣諷刺的話語,憤然離開。
他一直想念著綠蒂,無論他走到哪里,綠蒂的影子、一顰一笑都像是地球引力一樣在牽著他,招著他,他有回到了曾經帶給他歡樂、幸福和惆悵的鄉村,可是風景依舊,還是晨曦薄露,青山綠水,悠悠山谷,可人早已不知何處去。綠蒂早已嫁他人婦,村民們早已死的死,不幸的不幸。他無數次盼望著和綠蒂擁抱一次綠蒂,這么多年的空隙也該填補一下了,他的心空虛了那么久,可見到她,他卻不敢行動。
他想替殺了人的農夫辯護,遭到法官的反對。巨大的悲痛困擾著他,他痛苦到了極點、極智,他感到自己早已窮途末路。后來,圣誕前一天,他和她做最好的告別,他緊緊擁抱了她,他內心的空虛寂寞也填滿了。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都有窮途末路的時候,阮籍敲響樂器放聲痛哭;項羽四面楚歌不肯過江東;崇禎皇帝選擇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又有多少普通人士選擇:如果有來生,我一定不這樣活。
維特結束生命的時候,也就是煩惱終結的時候。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就避免不了煩惱,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對待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