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專家和老師都提倡鼓勵式教育,告訴我們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但是,似乎無論我們怎么表揚,孩子仍然達不到我們的期望。
????更加讓我們感到無奈的是:很多時候你就覺得孩子一無是處,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該表揚他什么。就像《哆啦A夢》中的大雄,學習不及靜香、身體不及胖虎、聰明不及小夫,你要真夸他,估計他會覺得要不是你腦子抽風了就是他的耳朵有問題。而且,如果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說“孩子你真棒”之類的話,孩子會不會得“表揚疲勞癥”?會不會養成嬌生慣養的毛病?
????其實,不論是鼓勵式教育還是挫折式教育或者別的什么教育方式,都有其適用范圍。而且,孩子們都很敏感,你的表揚如果不是出自真心,他會感覺你是在侮辱他的智商,這樣的鼓勵只會適得其反。
?????對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不是學霸,不是各類才藝小明星和體育小明星,平時都顯得平淡無奇。但所有父母的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優秀,有的父母似乎成功了,但他們的經驗好像對別的父母不太管用;而更多的情況則是父母越為孩子操心,孩子離自己的期望越遠。
????如何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這是幾乎所有父母都在考慮的問題。但是,我們真的知道什么是優秀,孩子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優秀的人嗎?
??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著名的歷史人物:
????管仲,作為相國輔佐了“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年輕的時候經商破產、當逃兵,同鮑叔牙一起做事還老占人家便宜;
????劉邦,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老爸一直認為他不及老二,快五十歲了還一天到晚游手好閑;
????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兒子們都金榜題名了還在考場里考進士,到最后也沒考上;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四歲多才開始說話,上小學的時候做個小板凳做了三遍還是班上做得最差的;
????…
????我想,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優點、缺點和獨一無二的特點,沒有任何標準能夠準確地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更何況,優秀是一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概念,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優秀的標準。但我們習慣于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和塑造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特點各不相同,他們未必能成為我們心目中優秀的孩子。
????《射雕英雄傳》是一部我們不能再熟悉的小說,我一直覺得這部武俠小說中折射出了很多教育學上的哲理。郭靖無論在哪個方面似乎都比不上楊康,最后的結局為什么郭靖那么成功而楊康那么悲慘?難道僅僅因為郭靖是好人?或者僅僅因為金庸先生要讓筆下的角色好人有好報?討論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我想,郭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促成了他的成功,就是“笨”!因為笨,他認死理、執著、對人好;因為笨,他做事心無旁騖、堅持不懈;因為笨,他結交到了很多真正對他好的朋友,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扶持他、幫助他。笨,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看起來是缺點,卻成為了郭靖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要以為郭靖楊康的事情只會在小說中出現,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陳公博是近代著名的大漢奸,早年通過自身努力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不折不扣的學霸!而他最后的結局我們也都知道。
????什么是優秀?我的孩子有哪些優秀的潛質?我們很多人都不太去思考這兩個問題,我們想的就是讓孩子成為我們心目中優秀的人,如:學霸、小明星、各類競賽的獲獎者…
????在這樣的思路下,我們不停地在制造“病梅”。所謂鼓勵式教育,無非是一條要孩子們按照我們的意志成長的“棕縛”,一個要孩子服從我們的手段而已!
????我們的存在,本應是為孩子提供一個與其特點相匹配的成長環境,增加他們成為優秀的可能性。但不幸的是,我們更多的是在摧殘孩子們的個性,讓他們離真正的成功越來越遠。如此看來,劉邦還真得感謝他老子的兒子多,沒那么一門心思地非要為他好不可,否則中國歷史上可能就會少一個偉大的王朝了!
? ? 為什么會這樣?我想,我們有兩個根深蒂固的問題:對考試成績/分數的過分迷戀以及我們的自以為是。
????科舉考試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其偉大的意義不言而喻,我想其發明的初衷之一就是把人才的標準量化、客觀化,而現在形形色色的考試,包括所謂的智商、情商測試,其本質也是在豐富和完善科舉。但無論這些考試和評價體系多么復雜和完善,他們在人的復雜性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考試成績的確能反映出一個人很多方面的能力,但絕不是全部。
????我們現在還經常能看到一些介紹教育經驗的文章,談的是某某人如何讓幾個孩子都進入世界名校。其實,與其說是談經驗,不如說是談孩子的特點。如果你的孩子有學霸的潛質你怎么談都是對的!但成為學霸就代表一切嗎?恢復高考以來的若干高考狀元和曾經的少年大學生,他們似乎都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高度,我想這既有考試制度的局限性,更是我們教育制度和理念出了問題。
? ? 另外,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何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不關注孩子的思想和特點,以為憑著自己的高壓、嚴格教育,就能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孩子的一生也就成功、幸福了。
????愛迪生那句1%的天賦和99%的勤奮的話,更讓我們對此堅信不疑。我想,愛迪生或許僅僅是想表明勤奮的重要性,想告訴大家如果沒有勤奮他只能達到他后來的高度的1%。可我們卻自欺欺人地認為,即使你不是愛迪生、沒有愛迪生的天賦,只要夠勤奮就能達到愛迪生高度的99%!一顆種子可能成為參天大樹,也可能只是一顆種子;但一粒石子卻永遠只能是石子。如果愛因斯坦要堅持不懈地做小板凳,他能成為一個做小板凳的工匠大師嗎?愛因斯坦成不了一個優秀的工匠,也成不了愛迪生,但他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無論別人多么優秀,我們的孩子都只能成為他自己。為了孩子,也為了這個社會。
????唐末的黃巢,肯定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可惜他的能力不在科舉上,雖咬牙堅持寒窗苦讀,仍然在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我大膽揣測,因為做的不是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黃巢在讀書的時候內心已經積累了太多的郁悶和憤懣,科舉失敗后來了個總爆發。恨的力量雖然讓他推翻了風雨飄搖的唐王朝,可他終究不能建立一個新的太平盛世。因為他的心里只有恨,沒有愛;只有毀滅,沒有創造。
????讓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就是我教育的終極目標。
????如何讓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做好幾個方面或許能有幫助。
????首先,盡可能了解孩子的世界,盡可能讀懂孩子,這需要我們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一個非常需要愛和耐心的過程。
????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一些基本的品質和行為規范上,用我們自身的行為來為孩子做出榜樣。
????第三,縱之順之、解其棕縛,只要是在法律、道德的框架內,盡量不要給孩子設定禁區,讓孩子盡可能多的去接觸、嘗試、探索,逐步發現他們的愛好、能力和特點。
? ? 記得有次同幾個朋友就小孩子打游戲上癮的問題溝通,其中一個朋友說可讓他連打三天游戲,孩子一定會感到打游戲其實也是一件苦差事。另一個朋友問,如果三天后他仍然興趣不減怎么辦?我說,那就讓他把游戲作為終身的職業吧。
????最后,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清楚地認識自己孩子的特點和天賦,我們甚至會感覺孩子的世界其實我不懂,不用慌張害怕,保持寬容、理解、溝通,信任就是了,讓他們在自由的氛圍中尋找自我,他們一定會有找到自己的“真愛”的那一天,相信你的孩子!
????也許,我們會有失望,因為孩子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去成長和生活;也許,我們會驚嘆,驚嘆于孩子身上迸發出的超越我們想象的精彩!但我想,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健康快樂地生活,這就足夠了。
????無論孩子的天賦是什么,決定今后做什么,前進的路上終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他們遭遇失敗挫折的時候,我們的鼓勵會讓他們更快地走出陰影,走向成功。我想這也許是鼓勵式教育真正應該出現的場景吧,因為,這個時候你的孩子真的正在變得越來越優秀!
????有人認為人性本善,有人認為人性本惡,我想,人性中既有與生俱來的善,也有與生俱來的惡。教育就是要放大人性中的善,化解掉人性中的惡,而這一切的關鍵是愛。孩子們在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心中一定是充滿愛的。這樣的愛會感染到周圍的所有人,這樣的社會也會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