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汪曾祺是誰,大概是個作家吧,但能從吃里寫出文化,不得不說他是下了功夫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平常的留心生活,并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么多的食材,吃法以及事件,不可能記得那么清晰。肯定一直在吃的方面比較留心,并用文字記錄了下來,所以才讓我們得此享受。我們每天都要吃,但是像他那樣對吃的都去嘗試,并用心接納的人真心少。并且一定對吃的保持著相當的好奇心,自己做過些許嘗試,否則縱使才高八斗,也不一定能寫出如此文章。好文章都是生活的積累,而不是空洞的說教。但凡文章受歡迎者,都是經歷生活洗禮,能總結出一些經驗給后人以指引和警示的。
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吃,當然排除那些特別貧苦,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人。但就在我們物質充足的情況下,我們都不知道,要珍惜,總是挑三揀四,總是能自由的選擇自己吃的和不吃的。食物本沒有好吃不好吃,無非酸甜苦辣咸,都說要嘗生活的滋味,可大家都喜甜喜辣,喜酸喜咸,唯獨對苦避之不及。生活的滋味各種各樣,不嘗嘗,想來卻也有些遺憾。但也強求勉強不得。吃東西和做人是一樣的,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一個人的品行就如一個人的器官,里面的每個細胞都包含了他所有的基因,吃東西也能體現出這個人的性情。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學問,可我們總是復雜化,總喜歡在食材里加這個加那個調味,卻忽視了細細品味食物本來的味道。生活中亦然,總是人為的為生活加入各種煩惱,然后再去這堆煩惱中找事情本質,明知道多此一舉,仍然樂此不疲。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活在自己為自己加上的煩惱中掙扎,總希望有天會遇到一個人,毫無保留的帶我們掙脫出來,然后和他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美滿的日子。可這都是少女的幻想,沒有誰是誰的救世主,他可能在某一方面給予我們短暫的支持幫助安慰,或是我們也許忍受他的煩惱,并將他帶向本源。前者好比良師益友,不斷激勵我們上進,做最好的自己,后者好比戀人夫妻,可能別人不懂我們之間的表達,從旁觀者看來頗有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意思。唯一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但凡寄托他人,都會引申出其他問題,但本源在自己身上。
不僅要學會看到縱多的問題,自己還要能分辨出來,并不斷提醒自己,保持本心,用最純粹的心思去解決。世界上的食材太多,沒有辦法全都擁有,所以遇到什么就好好品味。更加不能把所有調料一齊放進去,反而掩其本味,實在饞,挑一兩個相配的放入即可。每天的生活都不一樣,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或事,貪多貪快都不可取,簡單的生活即可。踏踏實實的一步一腳印的走,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會回贈給你的,唯一 需要的是時間,耐心等待,自己過的生活都是自己這個階段想要的,否則就會有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