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資治通鑒》周紀一
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壁w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
【譯文】
韓國邀請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文侯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從命。”趙國也來向魏國借兵討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兩國使者都怒氣沖沖地離去。后來兩國得知魏文侯對自己的和睦態度,都前來朝拜魏國。魏國于是開始成為魏、趙、韓三國之首,各諸侯國都不能和它爭雄。
【背景】
自趙韓魏三家滅智后,趙韓魏三家各自都在發展。三家之間雖然聯手滅智,但是當智氏這個最大的外部隱患沒有了之后,三家之間的矛盾就會爆發出彼此的沖突。
從地理上看,三家為了尋找擴張方向勢必要把擋在路上的其他人清除,而三家分晉后趙韓魏三家縱橫交錯的地盤,無疑會給趙韓魏三家的管理集權、資源調動、擴張帶來極大的不便。
所以,才有了材料中那一段,趙韓分別邀魏瓜分第三方。
【解析】
不過,讀這段材料,有好幾個疑點。
先說第一個疑點:為什么兩家都要爭相邀請魏國,而不是趙韓聯合攻魏?
首先這段材料出現在《資治通鑒》中魏文侯伐中山之前,即公元前408前。在公元前424年時晉國執政趙襄子去世(那個殺掉智瑤,用其頭顱做酒器的),隨后魏文侯為晉國執政??梢哉f這個時候魏文侯是晉國實際上的老大(晉公不過是傀儡)。
而魏文侯在期間,大力發展魏地內政,任用人才,使得魏實力快速上升。反觀趙、韓兩家。從《資治通鑒》、《史記》中來看,在三家滅智(公元前451年)到魏文侯伐中山(公元前408年)這43年間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基本上沒干什么值得記錄的事情。不過,在三家滅智的過程中,趙獲利是最大的(可以通過看上下圖對比)。所以,哪怕魏后來經過魏文侯的大力發展,在基本國力上與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從實力上來看,三家中趙最強、魏次之、韓最弱。
為什么不是趙韓聯合滅魏?從實力來看,老大和老三聯合起來滅掉老二,貌似有搞頭。但是這里有個明顯的問題,趙韓聯合滅魏后,韓能否獨自抵御趙的進攻?顯然韓實力最弱,做不到滅魏后還能獨善其身。所以韓的君主只要不是腦袋有病,就不會選擇聯趙滅魏。
第二,趙韓分別邀魏瓜分第三方,魏文侯為什么拒絕?
首先,從大義角度上來說,魏有實力做到聯合一方吞并韓或趙。但是這里有個問題,用什么借口?!顿Y治通鑒》、《史記》雖然對這段歷史好事沒記多少,同樣壞事也沒寫??v然魏文侯能夠高舉大義,但是前提是要能挑出錯誤來。這是古代戰爭的一個特點,你總要找點借口理由。就像美國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偷了老布什家的高壓鍋。
其次,再從地理角度,看看上面那個圖,你就會發現,無論是聯韓攻趙,還是聯趙攻韓,魏國最后都無法把東西兩塊地方給連城一體。
最后,從實力上來說,無論是聯韓攻趙,無法一舉滅趙,會使得戰爭陷入僵局。連趙滅韓,答應了,魏又要獨自面對趙,勝算不高。
所以,個人認為,魏文侯真的不想吞并韓魏嗎?并不是,而是條件不允許。與其如此,不如保持當前的關系,爭取時間。畢竟在三方博弈中,如果無法確保打破平衡后一致維持優勢,那么最好的別動,通過引入時間變量來尋找新的窗口期。
第三,三家之間的戰爭,難道就因為魏國的態度和睦而停止了?
三家之間的戰爭不會停止,只會延后爆發。而魏文侯要做的很簡單,打好基礎,為來日做準備。所以魏文侯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讓趙韓知道對方來找過自己聯合攻取另一方面。這一招是破壞趙韓聯合的可能。另一手,是我看到看到百度百科上面關于魏文侯 “和趙聯韓”這一段猜想的。在魏文侯的溝通下,趙韓兩家都意識到,三家彼此之間都沒有辦法消滅對方,如果繼續內斗,只會被別人消滅。與其如此,不如把趙韓魏之間的矛盾向外釋放,轉為對趙韓魏之外的國家進行擴張。于是趙向北和東邊擴張,韓向南邊的鄭國擴張,魏則向西北秦國擴張。
【啟發】三方博弈中你應該怎么做?
上面這段材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三方博弈,從上面魏文侯的做法來看,其實可以提煉出一下三點,能夠作為三方博弈過程中的指導方法。
第一,平衡與分化
在我方沒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一方面我方不能主動打破平衡,另一方面要與第三方共同制約想要打破平衡的一方。同時,對于其他兩方,盡可能的分化對方的關系,避免對方聯合起來針對我方。
第二,發展與制約
三方博弈破局的關鍵在于實力,維持平衡的目的在于避免過早進入斗爭期,以及爭取更多的發展時間。三方平衡的局面時間給與的發展作用對于三方皆有利,因此需要盡可能消耗對方的實力,讓對方自己無法得到累積。彼消我長之下,差距乃現。
第三,外放與內斗
三方博弈,表面平衡,但是矛盾并不會消除,只會越發激烈,根本原因在與利益的分配方式。為了延緩矛盾的爆發,可以通過制造更大的外部矛盾或通過外部利益回饋,可以使得內部矛盾暫時平緩。但凡是需要提前預備,如果外部矛盾、外部利益小時,內部矛盾將會重新爆發。因此在此之前,需要維持與另外兩方的關系,并且盡可能挑動另外兩方的矛盾,確保另外兩方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永遠大于其各自與我方的矛盾。
公眾號:謀略那些事
專注解讀資治通鑒、職場謀略。
回復關鍵詞“謀略”,送兩本私密電子書《送禮的訣竅》、《如何成為領導的心腹》以及其他117本謀略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