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陣小旋風
來自某某藥的一份說明書
【名稱】有痔青年(注意力黑洞)
【成分】雞肉,雞胸,以及熬成的湯
【主治】喪,負能量,低頭族,手機控
【規格】看不見卻一直存在
【禁忌】刷微博,朋友圈,王者榮耀
【保質期】永久
前幾天有個朋友在群里說,好無聊,接著有人說,特無聊,還有一個說,都無聊,我看了下,我也覺得很無聊,關于他們的無聊,我能理解,也有所反思。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有一種碌碌無為的狀態,碌碌無為是什么?我們感覺忙忙碌碌但又無所作為,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件事,反而我們卻感到不快樂,我們明明很忙,但成就感和安全感很低,因此會陷入平庸和沮喪的情緒中。
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不掉進去的。在此呢,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叫作“注意力的黑洞”。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一些事情啊,不論它是工作學習還是休閑娛樂,它們都非常吸引人。但是,你在上面投注注意力不僅得不到正向的回饋,還會影響你的情緒甚至個人發展,這就是你碌碌無為的真相。
注意力黑洞的三個特征,1,高度碎片化,消耗的時間非常少,比如我們上個廁所,刷個朋友圈,比起看個電視劇,就很容易放松警惕,感覺用不了多長時間。2.以連續存在的信息流方式呈現,比如刷微博,手指一滑,就更新了好多新的信息,3.內容品質不高,一方面導致參與感很低,比如看一篇古文和看一則內涵笑話,另一方面,獲得的成就感很低。我們通常是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最后還是感到不快樂,甚至懊悔不已。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看到一篇公眾號文章時,這是碎片化,而看完第一篇,又順著鏈接打開第二篇,這就是連續性,這些文章通俗易讀,很符合你的品味,但它的實際營養卻很有限,這就是第三個特征,品質不高,門檻和成就感很低。
所以我們看到一篇文章的過程是怎樣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引人入勝的題目時,多巴胺會分泌,渴求感會上升,但我們看了內容,便會覺得索然無味,然后我們會點開下一個標題,會打開下一個內容。
那這種循環往復的后果是什么呢?一方面,你花了很多時間進行這種所謂的閱讀,但是呢,你進行的并不是高質量的沉浸式閱讀,而是低質量的碎片化閱讀。你會產生我們開頭所說的,一邊感覺忙忙碌碌,一邊感覺無所作為的碌碌無為感。而另一方面,這件事情激發你的渴求,讓你產生虛假的期待,卻又無法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那后果將是極其可怕的。時間久了,其他的方式會越來越難讓多巴胺激活,你會漸漸忘記該如何正確而有意義地集中注意力。只要不讓你帶手機,不管你是在等人上課還是在上廁所,哪怕只有幾分鐘,你都會感到非常難熬。
如何避免這種注意力黑洞了?我不會讓大家離開手機,因為這是我們生存時代背景。這里了,有一個方法,叫“重建沉浸能力”,就是呢,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一段時間只做這件事,可以借助外力的方法。比如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屏幕大,音效好,好多人都在同時看,你不可能一直拿出手機來玩吧。還比如,開會或者上課時,把手機專門放在手機收納盒里,可以保證開會和上課效果。
另一個方法是,尋找與碎片化抗衡的事物,比如看電子書,容易受到干擾,就看實質書,也比如玩游戲上癮,就去玩單機游戲。
當我們把這種重建注意力和沉浸能力建立在小事情時,也可以循序漸進的把這種方法用在其他事情。
好了,這期小課堂就到這里了,大家可以留言,說說你身邊的注意力黑洞。
我是一陣小旋風,那個堅持跑步和寫作的人,以夢為馬,不負昭華。希望我的文字你能喜歡,也希望能遇見你。
附詩一首,
隱藏在幻想和自由之中,
虔誠的接受黑暗或夜色。
躲不開世俗和浪費時光,
奮不顧身的墮落和涅槃。
這是第70篇,第69篇傳送門,跑者無名【跑步一周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