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不惑之年,虛榮心讓我多年無法面對自己。出身于一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代的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最老實樸實的中國北方農民。最初的記憶是1980年弟弟出生的時候,我當然不知道弟弟的出生對我有任何不同。但我卻高高興興的能夠改善一下伙食,因為親朋好友會送些在那個時代的農村的奢侈品-紅糖和雞蛋,記憶里我還吃了油條。
說說我的爸爸吧,兄弟姐妹六個,他在家里的男孩子里最小,還有兩個妹妹。從小就是媽媽嫌棄爸爸老實不說話,因此他們也總是爭吵。爸爸就是太老實與世無爭似的,可他有沒有那與世無爭的本事。結果就是家里一直就一個字的陰影“窮”。幾十年沒變過,別家都改革開放了,我家一直如此。
媽媽呢,家里四個孩子,女孩里她最小,還有個弟弟。媽媽在那個年代的農村是讀過書的人,初中畢業。可是也是因為讀書沒有鍛煉好農活和家務活,以至于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她,從來都不是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