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秒只用來播放一個廣告,這本就讓我不得不去關注它;現在用的就是oppo的手機,所以更關注它;廣告的質量,風格,都是我喜歡的類型,所以,很自然的,張震為oppo所拍攝的廣告大片,第一次播放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并且,無法忘記。
足夠好的萬能張震
別告訴我,你已經覺得足夠好。 ? ? ?
你是為了人物而生,只有經過反復雕琢,才能賦予角色真正的靈魂。 ?
忘了你是張震,專注去演,讓觀眾忘不了的角色。
演員張震,相信很多觀眾都不會陌生,“萬能張震”的名號早已傳遍大江南北。為了讓自己的演技做到最好,張震在進行每一次演出時都會下很大的功夫。
坊間流傳著張震的一個段子:“拍《赤壁》,為演孫權他熟讀三國;拍《建黨偉業》他又把民國史熟記于心;拍《深海尋人》,他考到了PADI潛水執照;拍《吳清源》,他的圍棋已能壓制專業三段;《聶隱娘》拍完,他學會了近身劍術……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張震了。用當下的時髦語來說,張震就是一“學霸型男神 ”!
萬能的名號誰都想要,但你以為成為萬能這么容易?
為了演好《一代宗師》里的一線天這一角色,張震苦練了三年的八極拳,并且還長時間的苦練劍術,最終本來是演員的他甚至在全國八極拳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由此可見張震深知只有不斷的嘗試與苛求才能讓自己做到更好。這一點與oppo此次廣告的主題一樣,所以oppo公司才會找到張震來演繹這“美因苛求”。
還不錯的我們
大家叫好,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你還能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對自己還有期待的有理想的青年,看完張震演繹的oppo的廣告大片“美因苛求”熱血沸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不禁由此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大千人海中無比普通的我們。
總是有很多的身邊人說你好厲害啊,參加了那么多的活動和比賽,拿過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獎,見過那么多的人······一開始聽到這些話,我也會說:“哪里哪里,我一點都不厲害啦,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啊。”我沒有像他們口中說的“假謙虛”,我是真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啊。但當我有時跟自認為關系還可以的同學抱怨成績太差,一點都不優秀的時候,同學就會向你投來那種我不知道如何描述的眼光。“哎呀,你都覺得自己不優秀,那讓我們怎么活呀?你是不是故意在我們面前這么說的啊?”酸溜溜的語氣,無法言狀的目光,這些讓我無言以對。
我不知道自己坦誠對自己的不滿哪里錯了。于是到后來,再聽到那些叫好聲,我不再去做一些解釋,一個淡淡的微笑,足以回應他們了。漸漸也明白,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真心為你叫好,但,他們不懂我們這些人對自己的要求,他們不知道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你比誰都清楚,“還不錯”和“足夠好”之間,到底有多大差別。
不用過多地去向別人訴說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他們不懂不知道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我們自己清楚目標,知道我么還能做得更好并且一直默默在做就好了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我們要努力,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我現在只是“還不錯”,而我所期待的是“足夠好”。
如果你要的不止是還不錯,如果這還不足以成為你的驕傲,那就苛求到底,再來一次。
在廣告中,張震的拍攝都已經得到導演的認可了,可當他看了回放之后,只有一句話“try one more”。我想這就是張震能塑造那么多讓觀眾牢記的角色,被冠以“萬能”稱號,并受到oppo這次美因苛求的廣告拍攝的原因所在吧。張震本身作為一個演員對于拍攝的態度,不就是對“美因苛求”的完美演繹嗎?
再想想我們,所謂的新時代的大學生,多少人在大學的課堂上只滿足于不要掛科,甚至說出“多一分都是浪費”的話。你們的苛求在哪里?你們對完美的追求在哪里?
雖然平日里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蠻高的,但,遠遠沒有達到張震那樣的苛求自己。或許這也就是我為什么每逢比賽都只能拿二等獎,永遠和“最佳”失之交臂的原因吧。
就舉個最簡單的背單詞的例子來說吧,我也給自己設定了每天要完成多少單詞背誦的要求,并立下flag——不背完當天的單詞不睡覺。雖然多數情況下也是都能完成的,但,如果哪天太累了,甚至是逛街逛累的,我就會放棄背誦單詞,把flag給拋在腦后了。還會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好好休息,養精蓄銳,這樣明天才有精力好好學習”。于是在這樣的不停地立下flag,又不停地給自己不完成任務找借口中,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雖然英語比以前有點長進,但,離我想要的“一口純正的倫敦腔”,相距甚遠。
用你的再一次,改寫世界的下一秒。
我還沒有偉大到想要去改寫這個世界,但這次,真的想以后無論遇到什么事,都要再試一次。不求戰勝別人,只為超越自己。
不要再沉浸在“還不錯”的沾沾自喜中,畢竟我們的追求是“足夠好”。一直都是,從未改變。美因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