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生存只是在成人世界討論的話題。孩子是用來被養育、被愛護、被擁抱的。
當看到視頻中,那個年僅6歲的孩子,拉著裝滿包括的手推車,樓上樓下送快遞,熟練地打電話聯絡不在家的客戶,或是一面讓客戶簽收,一面告訴拍攝他的記者關于工作的心得,整個過程,完全是大人的做派,著實令人心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不知道當如此年幼的孩子過早過早地參與到成人世界求生存的人生軌跡時,對他此后的成長,會產生何種影響。
前段時間回家的時候,跟母親一起前往農貿集市,蔬菜專區一字擺開,大都是夫妻檔。
在其中的一個攤位上買菜的時候,攤主夫婦正忙活著過秤、找零,他們年幼的孩子約摸三四歲左右的樣子,安靜地站在攤位的后面,嘴里嚼著一小塊餅干,盡管戴著絨線帽子,穿了厚厚的棉衣,但露天地里站久了,寒冷的天氣令她的小臉看起來透著紫紅的顏色。
母親看著那孩子,感慨道,“看著她,讓我想起你妹妹小的時候?!泵妹贸錾臅r候,正是家里最忙的時候。父母一天到晚都圍著轟隆隆的機器,從天亮到天黑。
妹妹是被左鄰右舍照顧著長大了。二十多年來,無論家中的光景如何,都一直善待這些鄰居們,善良的人們雪中送炭的恩情無論何時都不能夠忘記。
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所給予你的幫助遠勝過自己的家人。
后來聽說,那個送快遞的孩子得到了幫助,被送到兒童福利院生活,只不過因為父親病逝,母親遠走,戶口和上學的問題暫時還沒得到解決。
不過,我相信,這些問題遲早會解決。這個世界不乏令人悲傷的故事,但同時愛和溫暖的傳遞又讓人感動。
當別人問他是否覺得辛苦,那孩子仰起臉回答了一句“不辛苦”。
他是發自內心的回答,沒有撒謊。
可是又何從撒謊呢,他沒有體驗過其他“不辛苦”的生活。涉世之初,世界就是以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包裹、四散的親人、粗茶淡飯和狹窄的硬板床為主要內容拔地而起的。
他沒有選擇,也無從選擇。
別人眼中的“辛苦”,他可能只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憑一己之力為收留他的好心“大爺”減輕工作量,并樂在其中。
有人說,投胎是門技術活兒。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無需憑想象就知道,會是一生的富貴。有的孩子,或是成了棄嬰或是饑寒交迫。
盡管,人的命運憑借自己的努力是有可能改變的,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從出生到成長的人生際遇,都帶著運氣使然。
關于那位自殺的博士的故事,我沒有完全看完,是因為不忍心。
每一條新聞幾乎都是以“案件的真相相關部門還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p>
案件都是有真相的,有的能夠和盤托出,為公眾所知道。有的即便是公布于眾,也未必是全部。
能讓一個人徹底失去生存的勇氣和意志,決然不是哪一天,哪一個人或是哪一件事直接作祟的結果。
從法律角度看似無直接關系的,其背后卻有著千絲萬縷、細枝末節的遞進關系,這其中無法用法律的天秤去衡量,至于道德和良心,對于有著“惡”根的人來說,他們對此毫無感知。
恐怕除了輿論的譴責,事件本身無法呈現符合可以來自法律的制裁的實質性證據來告慰亡魂。
與親人余生烙印般的痛苦相比較,這一點又微乎其微。
一心想要實現夢想、改變命運,出身窮苦的孩子們,無論是性格還是環境使然,很多都會有著卑微和敏感的情結。
他們心中是心懷希望的,不然的話,不能堅持走到現在。
可是他們同時又自卑而脆弱,遇到毫無底線、心術不正的人,對他們來說,如同劫難。
不能去責怪他們的軟弱,選擇一條極端的陌路。
世間的痛苦無法感同身受,他的絕望無人能知曉和體驗。
有人說,最后悔許過的愿望就是“小的時候希望快點長大?!?/p>
這不是愿望成真,這是不可逆的事實呈現。
孩子也并不都是無憂無慮的,成人也并非可以為所欲為。
別人的故事給我們感慨和借鑒,除了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我想是應該有所反思的。
因為生活的真相,并不是完全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事事以自我意志為轉移的、都理所應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