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中西醫之間的差異③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好,說完了中西醫的來源及他的特點,我們從中西文化的差異來看下有什么不同之處。

①、我們先從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大家知道,中醫來源于古代,有傳統文化的特點,所以更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西醫來源于西方國家,具有現代科學的特點。顯得更時尚前衛一些,大家說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我不是專業人士,我是從中醫西醫的視角來看待它們,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我想有以下幾個不同,傳統文化注重整體,系統性更強,而現代科學則研究的更細致。比如常見的發燒,頭痛,他們都是人體異常狀態的反應,西醫的方法是找出病源,消除病源,紡織疾病,使人體恢復正常。中醫的方法則完全不同,它認為人體必需協調和平衡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若是某種原因打破了這種平衡或失調,就會引起疾病。治療的時候也是用藥物的屬性來調整機體的平衡,使之恢復正常。所以,西醫注重的是實體,中醫不大研究實體,只重視關系。

②、第二個方面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來說,現代科學注重實體研究,反復試驗驗證得出結論。西醫所用的精確高端的設備,離不開物理化學的發展,研究分子等成分,西醫也是這種觀點,所以西醫的發展方向也是微觀的。傳統文化研究復雜的系統,重視這種人文關系,中國古哲學注重為人處世的智慧,主要還是人和社會的關系。孔孟思想推崇仁愛為本,重視君臣父子關系等等,強調每個人在人和社會中的關系,教育我們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老子提出了道德觀念,把“無為”看做是道的最高準則,上善若水,柔弱勝強,不敢為天下先,這是一種辯證的智慧。也是教育我們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中醫不研究實體,也是非常重視這種關系及其相互之間的變化,所以中醫的特點具有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宏觀性。

③、第三我們看西方的文化和我們傳統文化來看,有什么不同之處,西方的文化注重寫實,傳統文化注重寫意。比方說西方的油畫,比如蒙娜麗莎,山水畫呢,云霧朦朧,如夢似幻,咋一看什么也沒有,再一看琳瑯滿目,越看越美,越看越又味兒,見仁見智,這就是一個寫實,一個寫意……還有一個比方,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聽古典的人太少了,音樂會也很少有人去,一開場靜悄悄的,一曲終了,幾片掌聲……流行歌曲,都愛聽,簡單易懂,一上臺就知道你唱的什么,說的什么,吼的直白,愛的死去活來,現場火爆,臺下的人激情狂歡,人聲鼎沸……但是,話又說回來,對于很深沉的內心世界,對于復雜的感情,是任何淺白的旋律無法表達出來的。中西醫的關系就是這樣,西醫是實實在在的,必須看的見得存在的東西才能進行,中醫不是,中醫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個流派一個特點,一個醫生一個思路,給你很大的發揮空間,但目的都是一樣的講人體從偏頗的不正常的軌道上給你糾正過來,達到機體協調,陰陽平衡,這樣什么病都沒有了。

④、第四個方面,我們從主觀客觀的角度來看下,相對來說傳統文化更主觀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周易的觀點,你一個觀點,我是另一個觀點,角度不同,但都有道理,誰能說明誰對誰錯?現代科學呢,說一不二,很明確我就是這個答案。那么從中醫和西醫來說,中醫看病,同樣是氣血虧虛,你可以給他直接從補氣出發,也可以從健脾出發,也可以從養血出發,都對,氣血的關系就是可以相互轉化,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健脾呢,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有什么不可?西醫呢,西醫治病只要是治一個病,醫生都會用一樣的藥,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用。西醫有特定的診療方案和程序,中醫沒有。

(二)、形而上與形而下

接下來我們用形而上和形而下來看待中醫西的區別。這個觀點也是來自于周易,《周易》有云: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意思是形而上的東西就是指道,也是哲學方法,又是指思維活動。形而下又是指具體的,可以捉摸到的東西或器物。這樣看的話,是不是一個寫實,一個寫意?中醫治病非常重視精神層面,重視臟腑之間的作用關系,是否協調等,更偏于形而上的層面,西醫則是研究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則是屬于形而下的層面。

比如說情緒致病,有人一生氣就不想吃飯,當然不也有胃部本身的原因導致的不想吃飯,也有本身就是高血壓,你去看醫生,你氣的哪哪難受,估計西醫大夫是不會給你開藥的,中醫的解釋則是木旺克土,五行屬性運用到五臟就是,肝氣太過,肝氣橫逆,影響了脾胃的功能,中醫說是脾升胃降,你肝氣來橫插一下子,就會出現胃脹,脅脹等氣滯不通的表現,雖然你的肝、脾、和胃都好好的,沒有壞,也檢查不出來異常,可是你出現了氣機的紊亂,肝太強,脾太弱,所以中醫就需要給你調理,疏肝理氣。生氣憋到體內難受,引出來就好了。

同樣的道理,中醫有治未病的理念。中醫不是重視這種臟腑之間的協調關系嗎?肝和脾什么關系呢,五行來講木克土,所以肝之于脾就是克制關系。張仲景有句話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在沒克脾之前我先給加強一下,這不更好嗎?再舉個例子,冠心病,是表現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早期的時候營養心肌改善供血,它就可以避免發生心梗,心肌一點梗死了,就是不可逆的了。所以這種治未病的理念非常重要。

話反過來講,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應急反應,也不能說是異常,比如同樣一個人,他平靜的時候一切正常,生氣的時候氣的血壓噌就上去了,放松的時候和情緒緊張的時候,開心的時候和悲傷的時候你去做檢查,化驗數據肯定會有變化,這些情況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自我調節,沒有波動范圍機體反而會受不了的,這種情況下不能說身體有病,所以中醫這種因人因時而異的特點,更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也是偏于形而上的層面。

中醫的范圍很廣,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涉及到形而上的層面,比如我們人體的經絡走形,經絡運行的先后順序,人體的穴位等等,打開尸體進行解剖,我看看這個穴位長什么樣?看看那條經絡是怎樣分布的,穴位為什么叫這個名,為什么刺激這里會有這個功效,還有關于行針補瀉什么樣子的,能看見嗎?不能。但是確實存在呀,刺激穴位你會有針感,會酸麻脹重,而刺激其他地方就沒有這種感覺,補的時候和瀉的時候感覺也不一樣。說明這些都不是空穴來風。我們傳統文化也非常重視這些形而上的學問,有句話說人有三寶精氣神,大家都知道,可他長什么樣,可是精氣神好的,和精神不好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西醫的研究發展在器的層面,比如高倍顯微鏡,CT、核磁共振,精準度非常高,但必須查出異常,必須客觀存在,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腦血管病的治療,大體可以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的病變,表現為腦出血和腦梗,因在西醫上他們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一個止血一個抗凝是作用完全相反的兩類藥,所以必須要等檢查結果出來才可以確認。還比如癌癥,一開始的時候都沒有感覺,所以病人容易忽略,感覺到有癥狀了,再去檢查都為時已晚。做了病理,查到癌細胞,再做抗癌治療,所以說現代醫學走的路子特別先進,但它還是在器的層面,屬于形而下。

二、對生命的認識不同

我們接著來看中西醫的第二個不同之處,對生命的認識不同。

(一)、整體和局部

前面我們說了,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五臟六腑各司其屬,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中醫更看重機體是否協調,是否陰陽平衡。中醫也是因為太廣泛了,根據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因素,所以也有了流派,但一樣都可以治病。比如說傷寒論并不是只能治外感病,溫病也不是只可以治熱病,還有脾胃派,滋陰派,補火派等等,內經,傷寒,醫宗金鑒哪一本讀好了,都可以治療所有的病。

西醫的理論把人體分成各大系統,隨后是組織,器官,細胞等,甚至更精細,西醫認為人體是由分子物質組成。

①、整體和局部

整體觀念是中醫診病的一個特色,我們人體有很多的全息胚器官。有句話比較經典,其實也不是哪位偉人的至理名言,是我們科一位病號陪人說的,他說我們人類在自然界生存,呼吸自然之清氣,感受的也是大自然的邪氣,比如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治療方法也應該回歸自然。所以我們應該用源于自然界的中藥來調理。

人體是一個整體,自然界也是一個整體,人在自然界生存,同樣也具有大自然的屬性。在這里引用《內經》的一段話足以說明: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我通俗的說一下,這段話的意思,天上的日月相當于人的兩目,因古人看日月都是明亮的,我們人類具有大自然的屬性和信息,我們人類的健康問題也應該回歸到大自然去解決。

這個古代醫家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了,做的最好的當然就屬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他的老師張元素,每當苦于臨床治療沒有思路的時候,他老師就帶他去山上夜觀天象。用周易的方法,思索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發展變化。

都說亂世出英雄,后來遇到了戰亂,百姓顛沛流離,李東垣也四處奔波,邊治病邊逃難,百姓饑寒交迫,民不聊生,治病救人是他的本能,但各種方法對癥治療,療效甚微。心系百姓,望著痛苦的病人他極度自責。苦于沒有思路,常常徹夜難眠。某天他忽然想起了老師的方法過去經常帶他夜觀天象,于是一天夜里他推門出去,月黑風高之夜,遙望星空,感慨萬千!

他忽然靈機一動,思路大開,好多好多的疾病,雖然癥狀各異,但都離不開眼前一個原因,那就是饑寒交迫,飲食無潔,脾胃極度虛弱,脾胃為后天之本,不能及時被“五谷”充養,所以人們極度虛弱,搖搖欲墜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心想心想人體泄瀉的腸道猶如泥濘的小路,下雨導致道具泥濘,因為人體無濕不成瀉,一樣的道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治水需要培土,需要修路,需要排水路徑,需要陽光照射,恢復正常,人體也是,去濕的話,需要健脾(補土),利濕,補氣,升陽,止瀉,利小便而實大便。據說這是補中益氣湯的創作背景,用做中氣不足引起的種種疾病,李東垣用這套調理脾胃的方法創作了著名的《脾胃論》,歷史上有名的補土派,一次偶然的機會成就了千古名方……

②、生命全息胚

也許有人會疑惑,為什么中醫光憑把脈看舌像就可以治病?是真有那么神奇,還是故弄玄虛?中醫診病講究的是四診合參,望聞問切。一方面中醫有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的功夫,達于表,行于內。比如我經常遇到皮膚不好的病人,面部痤瘡,尤其有的女性朋友比較愛美,花了很多代價用各種高級的化妝品,我會給他解釋說,不一定是皮膚本身的問題,有可能是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熬夜,生氣,飲食不合理,或月經,大便不通,其實這是身體給你的信號,你硬往下壓效果肯定不會好了。根據情況給他滋陰養血,疏肝理氣,調經,效果非常可觀。我老師經常給病人說的一句口頭禪,說女子美容三寶,月經通,大便通,睡眠好,真的是這個道理。女子以血為先天,中醫認為肝主藏血,養血柔肝,保持情緒舒暢,這樣的美是化妝品不能給你的。

除了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的功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人體有很多全息胚器官,全息胚這個詞是生物學概念,我們中醫沒有這個詞,但古代醫家早就發現了他們。意思是從我們人體的某個器官可以看到全身的縮影。比如我們的舌診,眼睛,足部,耳朵,肚臍,手診,足療是后來發現的,但中醫早就有了目眥五倫說,有了耳穴療法,臍療等。其實脈診也是這個意思,我們的虎口脈,雖然不是全息胚器官,但是五臟六腑,全身氣血陰陽,都可以表現出來,中醫稱三部九侯。

③、西醫對疾病的認識

西醫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對應的細菌細胞分子,只要研究出消滅這種病菌細胞的化學藥品就可以治療疾病,西醫把人體看成不同的組織器官來組成,相當于一臺機器由不同的零件組成,以病為靶,針對性強范圍小,所以見效也很快,但西醫醫生只考慮本科的病,其他方面的問題可以去其他科室會診,西醫醫生只需把一個科的病研究的透徹就可以了,出了范圍就請會診。但是如果查不出病,研究不出藥,西醫則沒法治病。非典那一年發作是春天,下學期我剛好開始學醫,我們老師說,當時非典型肺炎癥狀特殊,傳染迅速,病因不明,各種療法不見效的時候,中醫創立了幾個協定方,全國上下都在喝中藥防病治病,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