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更了一篇連載文,很短的一篇連載,總共不足一萬字,分四次更完。如果說類型,勉強算愛情小說。發布在簡書上的閱讀量呢,每一頁都破不了十次。
雖然說我的關注度本就很低,但以往發的其他文章,破十還算是容易的。當我發出第一篇連載時,心里還是有所期待的。于是,我隔一會兒就進簡書刷一下,想看看閱讀量怎么樣?可每看一次,心就涼一截,看到最后也就不抱希望了。
看到第一篇連載發出去后的慘狀,我是真的沒有了繼續更新的勇氣。但心里有種使命感一樣的東西,督促著我繼續下去。哪怕沒有人看,也要繼續下去,這應該也算的上是對文字的一種執念了。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那些能寫出精彩小說的人。不論哪種類型,只要寫的出,在我看來都像是踏著彩云而來的英雄,讓人仰而不及。我雖對寫作愛不釋手,但如果是讓我寫小說,我絕對是避之不及。
沒錯,我寫不出。任何的人物形象,劇情設計,細節構造在我腦子里都是一片空白。我甚至連基本的框架,大綱都想不出。而我寫的故事,永遠只能以真實為底,只需要我稍加潤色便可成品的那種。要是讓我發揮想象去構造,我只能說“不”。所以,我一直都覺得,我之于寫作,永遠是門外漢。而寫作之于我,一直都是奧妙無窮。所以,它才會如此吸引著我一直走下去。
前些天,我本來是想寫一寫我一個朋友的愛情故事。因為她能收獲到幸福,確實是經歷了和他愛人多年的磨合。他們青梅竹馬,從小就相伴對方。這樣的感情可遇而不可求,讓我特別羨慕,所以想寫下來。
在寫的時候,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思慮再三,我突然想到以小說的形式去記錄這個故事,于是便開始了這連載之旅。
在寫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腦子里的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的出現。雖然主線故事還是我朋友的故事,但其中細節已被我改的七七八八。我突然想起之前看過一個大神的文章,說寫小說他從來不會提前設計情節。因為只要你腦中的人物形象是飽滿的,情節就會如雨后春筍,迅速的林立而起。
這樣的感覺,我第一次感覺到,腦子和手都興奮的停不下來。當然結果雖不讓人興奮,但一想到這樣的感覺,我便覺得我應該把這篇連載更下去。
看著自己的文章無人問津,慢慢的,我的激情也被消磨殆盡。沮喪,打擊,想放棄的感覺噴涌而出。可是一想到自己在做著自己從未有過的嘗試,心里就立馬堅定了起來。不為別的,就為了突破自己也值了。然后心里默默安慰著自己:結果并不重要。(雖然自己心里還是很在意結果的!)
就這樣,我堅持著。后來有專題主動收錄了我的連載文,再后來有人給我的連載點贊了,最后還有人邀請我加入寫小說的微信群里。每一點的動態都讓我開心不已,雖然閱讀量仍舊少的可憐,但卻讓我慢慢的找回了些自信。
自此,我那小小的小說已經寫完。雖然不夠精彩,卻足以打動自己。雖然普通,卻讓自己有所突破。雖然閱讀量少了些,卻還是有人喜歡。就沖這些,便足以支持我將那篇連載寫完。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會不會去寫小說,但寫作不易,謝謝簡友們的一路激勵。寫作,我們都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