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p>
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私下里與老彭相比。
張居正注解說,老彭,是商朝的賢大夫??鬃觿h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修先王之道,以教萬世。但他不敢以作者之圣自居,說我只是記述前人的思想罷了,沒有一件是我的。大凡天下之事,都是前人已經做過,后面的人傳述?;蚩贾絻?,或重加發明。
古人說的發明,這個詞本意,不是今天說的發明創造新東西,而是重新發現,重新把它弄明白、講明白。因為時間長了,那真經就失傳了,就被曲解了,每隔幾代人,就需要重新發明一次。
孔子記述發明誰的思想呢,前面說過:“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文武呢,包含了周公,因為好多具體工作,形成中華文明和禮儀的工作是周公做的。
接著講“信而好古”。你要學什么,你首先要信。信,你才去學。若帶著“批判的眼光”,把批判頂在頭上,那還哪里學得到呢?我們要讀要學的東西,浩如煙海。莊子說,學海無涯,人生有涯,以有涯的人生,去追求無涯的學問,“殆已”,非掛了不可。所以所有的時間要用來去學那些我相信的東西。不信的,就不要花時間去“批判”了。
“述而不作”,是認識,是態度,也是創意方法論。今天我們學習,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追新逐異,老想要學“新東西”,或者要有“自己的東西”。追求“作而不述”,人家前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他非要換一個說法,說別人不對,自己瞎說一通,顯出自己本事。這個毛病叫有勝心,想勝過前人,勝過別人,所以非要改一改。
“述而不作”,“述”就是接著講,傳述舊文來教導后人,很忠實的傳播經典以及歷史中的文化智慧。“作”就不同了,是自己創作、著書立說?!岸笔悄軌虻囊馑?。我們一般解釋“而”,會把它講成一個虛字的轉折語,這就沒有力量了。
真正的創作是很嚴格的,不是你說自己在創作就是創作了,那必須經得起歷史的批判,需要長時間的考驗才行。為什么《四書》《五經》經過那么多的沖擊,甚至有幾次到了毀滅的邊緣,但是沒過多久經典又能恢復,就是因為這些經典里面有一些顛撲不破的道理?!靶哦霉拧保瑢τ诠糯慕浀浼认嘈庞謵酆?。
今天學習了述爾不作,信而好古。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學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