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章子怡,你會想到什么?
野心,欲望,好萊塢,潑墨門,汪峰,負面新聞。好像負面評論更多一點,正面的也就臉小這一條。
以前的我也這么認為。
高高在上的女主角,滿臉不甘的權謀者,只是靠肚兜花邊搏出位,詐捐潑墨形象毀,就算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中國女明星,但也總覺得有種甚為尷尬的復雜感。
總之,她只是個明星,而不是演員。
但看了《演員的誕生》后,才發現以前知道的只是別人眼中的章子怡,而鏡頭前的她才無比真實。
1.認真一點不好嗎
讓《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最早火起來的是微博上流傳的章子怡怒懟劉火華的片段。視頻里的國際章怒目圓瞪,咄咄逼人,一副想把劉火華拍死在評委桌前的樣子。正是應了不少網友們的評論:快看快看,她又耍大牌呢!
他們顯然忘了引起這一切的原因在于即興表演是否可以以嬉皮笑臉的形式蒙混過關?
劉火華對鄭爽莫名其妙的表演給予了“很滿意”的評價,而坐在旁邊的國際章早早就皺緊了眉頭,本想借著劉火華的評價指出問題,但被這句“很滿意”徹底激怒。看她當時扔鞋的架勢,真是害怕把爽妹子給砸倒了。
有的觀眾說,他們的互懟只是演戲。但從國際章以往的風格來看,還真沒這個可能。
17歲主演“星星點燈”正式進入演藝圈。
19歲主演“我的父親母親”,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
20歲主演“臥虎藏龍”,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新人獎,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21歲出演“尖峰時刻2”,正式進入好萊塢。
23歲出演“英雄”,入圍美國兒童選擇獎最受歡迎女英雄獎。
24歲憑借電影“英雄”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香港電影紫荊獎最佳女配角獎。
25歲出演“十面埋伏”,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26歲出演“2046”,“藝妓回憶錄”,出席奧斯卡頒獎禮,并成為奧斯卡終身評委,憑借電影“2046”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27歲出演“茉莉花開”,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擔任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嘉賓并頒發最佳剪輯獎,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28歲憑借電影“夜宴”入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演員獎。
29歲憑借“梅蘭芳”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杰出貢獻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
32歲出演“最愛”,獲得上海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演員獎,次年憑該片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年度女演員獎。
34歲迎來新的事業高峰,憑“一代宗師”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多個獎項,擔任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評委,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37歲出演“羅曼蒂克消亡史”,作為競賽單元評委出席多倫多電影節,成為該電影節首位華人女性評委。
從影21年,國際章的出產量并不算高,基本保持每年1-2部作品,鮮有電視作品和綜藝錄播。但幾乎每部作品都獲獎的成績不可不謂之奇跡。
這種低產高質的風格和當前小生的搶頭條刷熱點截然不同,倒是讓人容易想到另一個人——梁朝偉。
作為老搭檔,國際章和梁朝偉在工作態度上極為一致。慢工細活,不緊不慢。就像“一代宗師”里的葉問和宮二,再深的功夫都要細細磨琢,準備好了,再拼個你死我活。
這種極度認真到死磕的態度從每期“演員的誕生”中最后的視頻小片段中也能看出。每次輪到國際章被挑戰時,一定極為認真地背詞/揣摩/串戲,等到鏡頭一打開,就以無比自信從容的眼神開啟第一個鏡頭。演尋覓愛人而不見的盲女是這樣,演不解世情而威脅姐姐的小青是這樣,演人微言輕而被奪子的廢妃是這樣,演厭世自隕而愛人背信的青樓女子還是這樣。
這種認真并不是國際章獨有的。
在劉蕓被指責錯誤的堅決反駁時,在譚松韻求得指正的淚水里,在姜宏波著急排戲的怒吼中,在翟天臨戲癡稱號的呼聲后,在大眼仔意外晉級而不可思議的瞬間,我看到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想呈現100分表演的執著。
就算委屈,就算自責,就算不自信,就算被說瘋,也要用百分之百的投入來為自己正身。
因為,演員是一種職業。
2.靠信念感活一輩子
節目的開頭,在導師每人一句的開場白中,國際章說想通過節目重新定位真正的演員的含義,宋丹丹說演員不僅要有演技,還要有人品。這么多期節目下來,相信她們多少有了些體會。
國際章體會到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有個詞她頻頻提到——信念感。
當鄭爽笑場的時候,無情批評在舞臺上茫然地無所事事的鄭爽沒有一點演員的信念感。當面對先前合作男演員表演用力過猛時,沒有因熟識而胡亂投票。當和周一圍飆戲時,她說不曾想到能演“胭脂扣”,因為對張梅故人的敬畏心。
學表演的人,都在“演員的自我修養”里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世上的幸福在哪里?在認識中,在藝術和工作中,在領悟幸福中。
當把表演當成宗教一般來信仰,哪還有偷懶的心思和褻瀆的機會。
信念感這種東西有多強?看看凌瀟肅和藍盈瑩的“最愛”片段就能知道。
一個被離婚新聞拖垮了整條戲路的男演員,一個被“甄嬛傳”定型心機女的女演員,用凝重飽滿的表演留給觀眾叩問人心的感動。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凌瀟肅的表演,但不少人可能還記得當年他和姚晨的離婚風波,而且顯然至今他還在余震中,就像被扒光了一樣。
他評價自己,我沒覺得自己演的好,真的!但他事實上就像宋丹丹斬釘截鐵地說的那樣“我從來不知道他這么棒”。帶著對表演堅定信念,即使內向/不自信/天性不夠解放,但仍然義無反顧。
這個舞臺真美好,讓我們看到了演員的青澀,也看到了不熟悉的演員的偉大。
3.有種食物叫野心
野心,一個能讓人進步卻總被詬病的困獸。
曾經的國際章把好萊塢作為航向,勇往直前,絕不善罷甘休。明明是拼命三郎的典范,卻總被說成崇洋媚外的心機女。國際章就是迎著這些批評聲一鼓作氣地把自己這艘小船開到了奧斯卡的終身評委席上。
沒有野心的女演員是不存在的。
辛芷蕾評價“我不覺得我差”時的堅定眼神,黃璐一句“我覺得我贏了”后的淺淺微笑,張棪琰說“她那角色我也能演”時漸漸上揚的嘴角,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自信地展示著自己的野心。
要說現在的國際章和以前的最大差別,大概就是沒有曾經那么野心勃勃和咄咄逼人。
經歷過豪門戀情的夢斷,看透了鄧文迪婚姻神話的破滅,年少時把沖進好萊塢作為夢想的國際章真的還有必要把所有的人生都捆綁美國夢嗎?
答案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沒有野心,就成就不了現在的章子怡,只有野心,也成為不了現在的章子怡。
想起了一群素昧平生但同樣熱愛表演的朋友們。在寒來暑往中,我們去年演了整整一年的獨幕劇。沒有人教時,我們自己看著卡帶慢慢琢磨。沒有經費時,我們自己準備演出道具。沒有時間排練時,我們擠出周末,哪怕直到深夜也絕不抱怨。
劇組里沒有一個人是專職專業的演員,但所有人憑著信念和敬畏,對劇組奉獻所有,只求在臺上能對得起“演員”稱號,對得起臺下觀眾的80分鐘。
演過,就知不易。有戲,更會珍惜。
看完最近一期國際章和藍盈瑩的合作,更加相信即使有一天,國際章不再國際,大明星的光環漸漸黯淡,她也會像戲里的“青衣”一樣,把最美好的時光都留給舞臺。
因為,有一種演員叫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