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永遠是我們溫馨的港灣,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心在何方,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小的時候發現星空中有三顆整齊排列的星,平日里仰望這三顆星的時候,他們都是豎著排成一列,滿天的繁星唯獨這三顆星最吸引我的目光,說不上什么原因,但就是在每個有星星的夜晚,深深的吸引著我。后來,聽一個大人說,當那三顆星橫著排成一行的時候,就要到新年了。從此,心里一直深藏著這半信半疑的想法,每到夜深人靜的夜晚,我總會抬頭仰望星空,癡癡地望著那三顆星,直到脖子酸痛,于是,我開始盼望著過年,不僅因為過年有很多的樂趣,而且我還要驗證那深藏于心的想法——那三顆星將會由豎直排列變成橫著排列。
在所有的童年記憶里,大年無疑是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節日。每當進入臘月,就意味著新年即將臨近,在外工作的人們開始逐漸的回到家中和一年沒見的家人團圓,各個學校也開始放假,于是村里的人開始漸漸的多了起來。到臘月二十三這天,正好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一個集市,也在這一天,在外漂泊的游子盡數回到家中,學生也基本放假,所以在這一天,集市上的人會異常的多,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甚是熱鬧。
在這一天,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了,包括雞、魚、肉、蛋,各種蔬菜,鞭炮,煙花,當然最主要的是給孩子買的玩具。記得每到這一天的集市,我和哥哥總是吵著爸媽去給我們買玩具,為了公平起見,無論什么玩具都要買相同的雙份,因為我哥哥的玩具只要有一點不一樣,我和哥哥都會吵得不可開交。
待到二十八這天,便是新年前的最后一個集市了,所有沒有買齊的年貨都要在這一天置辦齊全。這天的集市并不比二十三那天人少很多,相反的,有時會超過之前的人數。通常在這一天我和哥哥會吵著再買一次玩具,因為上次買的玩具要么丟掉了,要么就是被玩壞了,這也意味著我們會被爸媽臭罵一頓。
臘月二十八這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我的生日。對于我的生日,爸媽總是開玩笑的說我是趕著過年才出生的,所以每到這天我都會趁著將要過年的熱鬧氛圍給自己過生日。我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做“東郎”。著名的清初詞人納蘭容若也出生于一個下著雪的寒冬臘月,家人喚其乳名為東郎,而我也出生于寒冬的臘月二十八這天,平常也是酷愛納蘭詞,我曾經模仿著他的詞的格式和韻律自己也寫出幾首詞來,讀起來竟也朗朗上口,多出幾分濃濃的古韻來。我在我當時的那幾首詞的末尾,署名為“東郎”,希望自己也能和納蘭性德一樣,可是最終覺得有些不妥,怕被別人嘲笑,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到了三十這一天,人們早早的起來忙活,貼春聯是首要的,好像也是亙古不變的活動,當然,在這一天我和哥哥也要加入到貼春聯的隊伍中,在以后的每年貼春聯的任務中,我和哥哥逐漸的成為了主力軍。貼完春聯后,爸媽緊接著開始準備這一年中最豐盛的也是最后的晚餐。吃晚飯之前人們會放鞭炮來慶祝,就好像在慶祝這豐收的一年。吃過晚飯后,人們并不會立馬就閑著,而是著手準備包餃子用的面皮和餃子餡,往往在這個時候,一家人會聚到電視機前,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包餃子。人們用筷子將飄香四溢的餃子餡放到搟好的面皮上,然后包成各式各樣的餃子,還有的人會將硬幣也摻在餃子餡里,如果能有人吃到就代表著他這一年將會有好運。
當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倒計時的時候,人們早已經開始放鞭炮慶祝了,在這一階段,天空中竟是各種鞭炮和煙花的聲音,空氣中彌漫著剛燃放完的煙花爆竹的氣味,不一會兒,熱乎的餃子出鍋了,這時爸媽總是吩咐孩子先乘上一碗餃子給觀音奶奶和財神老爺吃,然后我們才能吃。這表達了人們樸素的愿望:平安,發財。
這就是我對兒時新年的大體記憶,當某一天,我發現那三顆星橫著排成一行,竟然真的是新年的時候,我就像發現了一塊世間罕見的寶石一樣高興,當我想向當初那個告訴我這個秘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悅的時候,我早已經找不到他的蹤影了,或許他消失了,像兒時記憶中那些消失的人一樣,或許他還活在我的周圍,可是我已把他忘記,再或許他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出現過,只是出現在我的夢里,只是我心中臆想出來的一個答案而已。
光陰似箭,時間如白駒過隙,就這樣一晃便過去了二十三個年頭,昔日的那個整天擁有一張天真稚嫩的臉龐的孩子,早已成為一個有志氣,正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的青年了。然而,對于過年的盼望則猶如將要熄滅的蠟燭,隨著自己一年又一年的長大,這蠟燭的火光越來越微弱,最后,盼望的燭光熄滅了,唯有一縷蠟燭熄滅后的輕煙,緩慢的升起,好像在訴說自己的孤獨和無奈,對兒時新年的感覺,則像被水汽朦朧的玻璃,越來越模糊,直到感覺完全消失,最后竟然生出討厭來。
自從初二開始,我們一家人就全部離開了家鄉,我和哥哥在學校讀書,媽媽在附近上班,爸爸在外地工作,因此我只有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才能回家,后來哥哥退學外出工作,索性我連暑假也不再回家,以后的每年只有寒假才回家一次,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不知是離家久了還是自己性格的原因,每次回家都會感覺陌生一點,其實在最近幾年,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改造的步伐正在一步一步的邁進,各種大棚和養殖中心占據了原來大片的田地,為了拓寬道路,大片的樹木被砍伐,兒時記憶中的那條小河,現在早已經被污染的面目全非。有一次我騎車通過河上新建的水泥橋時,望向橋下臟兮兮的水流,就像望向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峽谷,湍急的河流竟發出死亡的氣息,我驚慌失措的收起自己的目光,加快速度通過了水泥橋,生怕一不小心跌落到橋下會摔得粉身碎骨。
上次回家不是在過年的寒假,而是今年的三月份和六月份。三月份奶奶去世,我從學校請假回家。六月份奶奶去世一百天,我正好回家給奶奶上墳。奶奶在爺爺去世七年之后離開人世去和爺爺團聚。奶奶有七個孫子,我是最小的一個,雖然我不是奶奶最疼愛的那一個(通常是最小的孩子受到最多的寵愛,而我卻不是這般),但奶奶對我的照顧卻是最多的。以前我暑假回家后,因為爸媽都不在家,所以就奶奶照顧我,每天給我做飯吃,再到后來奶奶病逝。一直在奶奶病逝后的那幾年暑假,每次想獨自一人回家過幾天時,才突然想到,奶奶已經不在了,家里沒有人給我做飯了。
六月份回家給奶奶上墳,記得那天天很熱,我和兩個姑姑去了奶奶家,距離奶奶去世已經有100天了,我也是隔了100天之后再次來到奶奶家。門口裂開的水泥縫里,鉆出幾簇綠草,大門上的鎖已經生銹了。打開大門,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原來干凈的院子里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微風吹過,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那草正生長的旺盛,就像奶奶的靈魂。
雖然說新農村改造把原來破舊落后的農村建設煥然一新,但我每次回家都會覺得少一些生氣,就算臨近過年,街上的人還是非常的稀少,人們早早的就熄滅屋里屋外的燈,上床睡覺了,以至于打消了我多次想出門散步的愿望,寂靜的大街,漆黑一片,寒風呼嘯而過,不知道吹起什么東西來,一直吹到聽不見聲音的地方。
是的,村里的建設雖然越來越好了,但人卻越來越少了,留下的人也越來越老了,即使到了新年這個重要的節日,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回家,也有些人迫于工作原因無法回家過年,而我哥屬于后者。
自從哥哥參加工作后,不能回家過年就變成了我生活中常有的事情,今年也是這樣。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像我哥哥那樣,迫于工作原因不能回家過年吧。
今年我已經大學四年級了,依然是每年回家一次。前幾天我偶然抬頭看見滿天的星,突然意識到:我有多久沒有看到過星空了?在外求學的日子——在城市里——好像從來沒有看到過星空。可能是星空被銅墻鐵壁般的高樓大廈所遮擋,也可能是被城市的霧霾所掩蓋,又或許是我根本就沒有認真的抬頭看過一次星空吧。然而,我所有看到過滿天星的記憶都是在我的家鄉。
突然間,我看到有三顆整齊排成一行的星,在那一瞬間,兒時所有的記憶如洪水般涌現,三顆星橫著排成一行了,要過年了啊!
我曾經無數次的忘記那三顆星,無數次的模糊那看得到三顆星的地方,也無數次的迷茫我的家究竟在什么地方。
但無論我怎么忘記,那三顆星始終在那里,而那看得見三顆星的地方也始終在那里,始終在我的心里。無論過年變的有多么的無趣,有多么的令我討厭,但我知道,只要那三顆星由豎直一列變成橫著一行,我就要回家過年了。
而我的家就在那里。
在看得見三顆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