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之如何做到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應該有的正確觀念
1、刻意練習構筑潛能,不受基因、天賦的限制。
2、刻意練習是建立在生物學研究基礎上的科學方法,需要我們可以設計走出舒適區的練習。
3、刻意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從“足夠好”到“更擅長”,換句話說,應該選擇自己想要“更擅長”的技能使用刻意練習的方法來進行練習。
A 拆為己用
A1 ( 聯系過往經驗)
第一次接觸《刻意練習》是老早之前聽樊登解讀的內容摘要,當時覺得有點震撼,對此半信半疑的感覺。于是抱著真的是書上說的那樣開始了我的技能訓練求證之路。
我作為一個吃貨(那時應該還是個偽吃貨),一個孩子的媽媽,廚藝必須過得去。于是按照刻意練習的幾大原則制定了詳細的計劃,第一步,拜師,當時好在運氣好,認識了一個毛家飯店的前任行政總廚,周總廚,結果跟他屁股后面混了幾天,我徹底敗給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太天真了。
原因有一,跟著他去早市采購菜品,他是行家,一看就知道挑選哪塊肉,哪些菜新鮮等。好吧,這個慢慢學吧!他做過總廚,刀功了得,切的胡蘿卜絲,萵苣絲等那簡直就是藝術品,這個刀功我直接略過。借助各種刀具勉強可以跟上。
二,材料準備妥當,開始開炒,這可就超級為難我,炒鍋好重,我壓根兒就掂鍋不起。湘菜口味偏重,油的熱度掌握就是個問題,還有配料,生抽,老抽,醬油,料酒,豉油,山胡椒油等瓶瓶罐灌的看得我頭暈目眩,更別說放鹽調味了。
所以直接氣餒了,覺得不是做廚師的料,也不是做菜的料,算了,不過同時有點不甘心,好歹當不了廚師,但作為新時代女性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才行。
仔細回憶書中內容,想起了樊登說的刻意練習不單單是只練習上萬個小時,而是每次要有所突破,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所謂突破一個點就收獲整個面,人家帕克尼尼練習小提琴時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我都還沒到一萬小時了,反正沒人知道我在練習廚藝,權當在廚房玩兒。
A2 (規劃應用)
我用SWOT分析法進行了思考:優勢,我會玩會吃,會請教別人。劣勢不了解廚房的道具,不了解食材的特性。機會就是多看別人做菜,多練習,一道菜一道菜學。威脅無非就是多費點銀子,時間,多遭人家白眼,多被人家語言打擊罷了。
找到刻意練習的目標:我是廚房玩家,了解自己的狀態(我高估了自己,把自己跟人家炒了十多年菜的總廚比),和目標的差距,樹立了正確的信念:女人天生就有母愛,做菜是天性。
具體行動如下:
1、去菜市場觀察人家怎么選食材,尤其是遇到老奶奶,老爺爺就嘴巴甜點直接問他們怎么看,怎么挑選。
2、跟菜攤老板搞好關系,嘴巴甜點,多夸贊他們,向他們請教,多溝通交流,自己也退后一步,放下他會“殺我豬”的想法和念頭。
3、刀功就只有多練習,一樣一樣來,先學會剝皮,刨皮,然后學著切片,切絲干脆就用工具。
4、照著烹飪書學習配菜,自己開炒就找了個師傅在旁邊給我提醒。
萬里長征踏出了我的第一步的烹飪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