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一個同事,他的稿件由我負責。
偶爾會問我關于不同稿件的要求,需要注意什么。
我都會有耐心的回答。
有一次做方案,他為難的說自己從來沒做過,問我要怎么做。
我篩選了之前類似的項目方案給他參考。
兩個小時后,他傳給我一份與模板相似度90%的方案回來。
我之前的叮囑:可以參考這個模式,但表現(xiàn)形式一定要變化。好像根本沒起任何作用。
有時領導安排的工作,我已經(jīng)知曉了,他會“好心”的再給我安排一遍。
這個我已經(jīng)做了,你去把那個做了吧。
或者,我告訴你這個要怎么做……
我真的很想對他說:搞不清狀況就開始指手畫腳的人兒啊~~能不能收起你的自信?
他在選擇工作時很積極,但是選擇完了就開始私信我問我該怎么做?
CAO。
還很有心計的并不在工作群里提出疑問。
所以后來我學會了搪塞他。
姐我也做過新人,我教你的東西沒有人主動教給我啊?!
而你又是什么態(tài)度?
●●●
我的室友,是個程序員。
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嚴格按照程序運行的CPU。
可是這個程序寫的不太好,試錯的次數(shù)總是比一般人多。
在經(jīng)歷了N多次失敗后和其他人的多次幫助下他總結出了“多少米+多少水”可以獲得粘稠度剛剛好的粥。
有一次,粥煮的非常稠。
我很納悶,按照常理他已經(jīng)學會了啊。
室友告訴我:這次不怪我喲,我還是按照之前的比例,但是A她加了雜糧進去。
所以你就不知道在這個基礎上多加一點水嗎?
還有一次,室友主動跑來問我:請問黑米粥怎么做啊?
我只能告訴他:只是白米換成了黑米,但都是米啊。
所以當自己的學習能力成為問題的時候,別人會失去教你的耐心。
總是問一些沒有營養(yǎng)的問題,是很難真的成長的。
雖然和別人一樣過著日子,自己卻只長年齡,不長心智。
●●●
通過一個活動認識小我?guī)讱q的小朋友,他覺得自己學歷很低,想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工作,準備通過我內(nèi)推,來獲得面試的機會。
我很爽快的答應了他。
隨即問他要自己的簡歷,推薦給HR。
他告訴我,沒有簡歷。
我說,那你可以寫一個,雖然是應屆生,但是也要讓別人了解你是什么樣的人。
他說,我不會,你能不能幫我寫。
讓我非常后悔為什么要答應幫他內(nèi)推。
同樣是跳槽內(nèi)推應聘,前同事也發(fā)給我一份簡歷。
我打開一看,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公司情況,時間都沒有描述清楚,連自己的照片也沒有。
我將問題進行了反饋,他問我,照片我單獨發(fā)給你吧,你能幫我放進去嗎?
他們不會考慮你這個時候也有工作要做,或者不認為你這個時間本應該休息。
本來是想走人情通道,但卻讓可以幫助你的人付出更多的成本,當這些問題明明應該自己解決好,卻腦子里不知道想的什么用殺熟耍賴賣乖的方式偷懶。
思維不改變,自己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使用這樣的方式耗費一次人情,你下次再找別人,別人還會熱心的給自己找麻煩嗎?
●●●
所以當我們求助的時候,能不能先想一想
自己求人幫忙的態(tài)度有沒有問題?
是不是嚴重缺乏學習的能力?
過多的要求會不會造成別人幫忙的成本變高?
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個社會,本來就是相互支撐,誰也沒有時刻待命幫助你的義務,當我們?nèi)ヘ煿謩e人端架子、沒人情味的時候,能不能先掂量清楚自己,是不是早就成了別人的困擾。
畢竟同樣在我們的周圍,還是有一群快速成長,很好的利用周圍資源的“萬人迷”存在???
我現(xiàn)在突然有點明白,為什么有時向工作久的人請教問題,他們會含糊的說,不清楚,不知道。
也許很大一部分人真的是被一些小白們問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