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關閉朋友圈,準確說是清空了三年內發的所有動態,我的微信里出現了三大陣營:
關系好的朋友或者發小會直接質問我:小豬,你丫朋友圈是不是把我屏蔽了?之前發的動態都去哪里了?
不常聯絡包括抑或一些純屬社交禮儀而加的人會問:你最近還好嗎?是不是發生什么事了?
更多的人什么都不會說,只會默默的把我屏蔽了。
后來一段時間我不得不把自己的個性簽名改為:各位,我沒有屏蔽任何人,是真的沒有朋友圈。
沒錯,曾經的我是一位朋友圈狂熱愛好者,每天無論起床,吃飯都會發出動態,事無巨細的打卡報到,配以的是美美的自拍和從網上搜刮來的各種美圖。好吃的餐廳,喜歡的音樂,敗到的寶貝,通通不落的打包到朋友圈分享。曾經有一朋友打趣道:小豬,我知道你這幾天去旅游了,所以我下班回到家才會打開朋友圈。我說為什么?他說我一定是各種照片視頻輪番轟炸,一開他這一個月的流量就沒了。
我樂此不疲的更新著,分享著,享受著或天天見面的同事,或一輩子估計都見不到一次的網友的點贊評論。每次發出一張把磨皮開到最高級涂上十幾層濾鏡的自拍,看著小紅圈圈幾分鐘之內從個位數蹭蹭飆到三位數,那感覺仿佛和看到自己戶頭的余額上漲一樣high,東拼西湊強說愁的懟出一碗營養過剩的雞湯,得到別人好有菜花的評論,似乎自己已經拿到了矛盾文學獎,即便白天跑路已經累的夠嗆,吃完晚飯依然要到附近學校的操場上走他個十幾圈,只為占領微信運動的首頁。那種滿足感,大概勝過出現在了福布斯排行榜上。
好多之前不太熟的人,因為我在朋友圈的頻頻刷臉,也漸漸熱絡起來。
李雷就是其中一個。
想起來我們的關系只是曾經的小學同學,當時甚至沒怎么講過話,只是互相知道有這么個人的存在。偶然一次在小學同學的微信群里哈哈了幾句,他主動加了我微信。
第一次點開他的朋友圈我就震驚了,士別三日,真的豈止刮目。這么多年沒見,那個弱小的豆芽菜已經蛻變成了高富帥,朋友圈中滿滿的照片乃至動態,無意呈現出的一些小細節,都讓我不難看出他現在過的不錯。而他自從加了我后更是毫不掩飾對我的關心和好感,噓寒問暖,各種秒贊互動,感覺頗為融洽。終于有天他提出了見面,我沒有絲毫猶豫的赴約了。
然而見到他的那刻我徹底失望了,因為看上去他在我面前呈現出的樣子和微信里完全是兩個人。瞬間我開始懷疑那個朋友圈里陽光強勢愛生活有深度的男人是誰,唯一能確定的是一定不是我面前站著的這位。而讓我無法接受的是,我仿佛在他的眼神中也隱隱看出了對我的一絲失望。幾句尷尬的問候后,我們徹底失去了話題,各自靜靜擺弄著手機。
“你好像不像網上那么健談嘛?”難以忍受尷尬的我打破沉默,調侃道:“感覺挺悶的。”
他抬起頭,眼里有一點戲虐:“你和你發的照片也不太像!”說完他的表情有點僵,立刻補充道:"我的意思是,氣質不太一樣……"
本來就很尷尬的氣氛徹底失去了被挽救的可能,狼狽的我只能微笑以對,然后匆匆告別。
那是我們最后一次聊天。幾天后我點擊他的頭像,他的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一條線。
故事的走向,仿佛是一個傻白甜,因為一次失敗的約會,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甚至心灰意冷,自暴自棄。一夜之間清空了自己所有的朋友圈。
不不不,事實上我只是開始不禁思考,朋友圈里的那個我,真的是我嗎?或者說,從屏幕里走出來,不加濾鏡的我,還值得別人點贊嗎?
還是,那是一個我精心策劃,一手打造出的可以讓別人愛上的理想中的我?
那些美美的自拍,如果不加美顏和濾鏡,是否還有勇氣發出去?
那些讓人齒間留香的雞湯,如果被得知是從微博空間搬運來的,會不會讓人一下嘗不出味道?
不時出行,天天瞎拼,朋友成群,左右逢源,真的是自己的日常嗎?
原來那個人,只是我希望在大家面前呈現出的,無懈可擊的自己。而那些看似稀松的日常,根本其實經過了無數次刻意的排練和設計。
真正可怕的是,我一度入戲太深,掉入自己編織的假象,看不到真正的自己。以為贏得那些廉價的掌聲和贊賞,才是活著的意義。甚至一度打破臉充胖子,為了博得歡呼而犧牲真正的自己。
直到有天有人戳著我的鼻梁,喊道:快醒醒!我才知道生活不是朋友圈里那樣只有香檳和爬梯,自己不是仙女,更不是米妮,晚上還有通宵的班要加,明天還有下個月的房租要補齊。沒時間去花三個小時擺盤選角度加濾鏡,我只希望一碗全家的泡面解決溫飽問題。
所以我才意識到那些通過社交平臺看到我自以為了解我的人,看到的其實根本不是我。對于他們而言,他們當然更樂于看到的是一個完美的影像,而非一個實在的肉體。而為了搭建一個理想的人,我已經失去了自己。
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由衷的悲哀,人不能永遠只活在虛幻的期待里,你需要面對的是真實的不加粉飾的人生和自己。
即便,那個人是那么不完美,生活也不像別人看起來那么光鮮亮麗,但最起碼那是如假包換的真實的你,你不需要再為構建完美虛假的你而傷神賣力,因為害怕被別人看破而小心翼翼。
相反你可以回歸到真正的生活里,用心體驗,用心記錄。無需賣弄或者博同情,更何況其實遠沒有那么多人真的會如同你一樣在意。把那些點滴全部刻錄在自己心底,把那些感悟都實踐在生活里去。
所以,我關閉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