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作為寶貴的古典文學典籍,在唐宋時期曾經廣泛流行。所謂“《文選》爛,秀才半”,可見《昭明文選》是古代讀書人的必讀書籍。而到了現代,《昭明文選》卻遠沒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些普及選本那樣家喻戶曉。雖然名氣沒有唐詩宋詞那樣大,但《昭明文選》中確實包含了許多值得學習和賞析的優秀六朝詩文作品。
《昭明文選選講》是屈守元編寫的一本《昭明文選》入門書籍,書中簡述了蕭統生平、《昭明文選》的主要注解版本、古代“《文選》學”的形成以及流傳下來的主要版本,并選取了十七篇經典詩文進行選講。
通過屈守元的講解,可以大概了解蕭統這位仁孝有才、性愛山水、受人喜愛的太子,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據推測,《文選》為蕭統逝世前五年內編撰而成,且并非蕭統的唯一著述。在編撰《文選》之前,蕭統編撰的《正序》《英華》等書已傳于當時。最終其他書都不幸散佚了,唯有《文選》的部分卷第有幸傳于后世,也僅不足原書的四分之一,殊為遺憾。
在《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中,蕭統曾提及編撰《英華》時“未易詳悉,猶有遺恨,而其書以傳”,應是對已流傳的《英華》一書心存遺憾。對于晚成的《文選》,屈守元認為,“《文選》上承《文章流別》,又放言不選姬孔管孟之流、系年記事之書,唐宋以來,冠冕總集,固其宜矣”。兩相比較,屈守元評價道:“器晚成而益大,蜜兼采而彌甘,《文選》似之矣”。
經曹憲講授推廣、李善精心作注之后,“《文選》學”逐漸流行起來,從學者眾。《昭明文選》的傳世版本主要包括無注本、李善注六十卷本、五臣注三十卷本、六臣注六十卷本(含李善注、五臣注)、集注一百二十卷本(含李善注、五臣注、《鈔》、《音決》、陸善經注)。
這本《昭明文選選講》中所選的篇章,皆來自胡刻李善注本。注文中注釋了許多幫助理解正文的內容,包括對篇名及正文中所引用的名詞的來源、解釋和注音,對作者的簡要生平事跡介紹,對正文引用典故的解釋等。并且多數注文都有明確的解釋來源,例如《老子》《禮記》《說文》《典引》《淮南子》等。
雖然選講內容全部是文言文,但有了豐富的注文之后,就有了正確的理解方向,避免面對不熟悉的文言文詞語完全茫然不知所措。在閱讀和賞析過程中,可以根據注釋內容理解正文所表達的含義,仍然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根據注文進一步查詢相關內容,尋找更多講解。
《昭明文選選講》所選的文章,自然包含許多陌生的詞語、地名、典故等,需要慢慢理解和體會,也未必能一下子理解全篇。但其中有包含許多佳句,貼近現代人熟悉的詞語,讀來朗朗上口,比如“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等等,能給休閑閱讀帶來很多閱讀的趣味。
現代人日常習慣了白話,對古詩文陌生。但古詩文中蘊含的優美韻律、豐富辭藻、言簡意賅、意涵豐富等優點,仍是陶冶性情、豐富詞匯、體會古漢語語言和韻律之美的好途徑。閑暇讀一讀《昭明文選選講》這類小書,很能讓人靜下心來。
2022.07.23霧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