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教育是什么?從孔夫子到夸美紐斯,從蘇格拉底到杜威,從盧梭到蘇霍姆林斯基,從頭頂光環的大教育家到平凡如蟻的普通百姓,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去思考這個問題。可是,隨著歷史的車輪滾到了后信息時代,本來也應該越來越完善的教育卻讓每一個人都越來越焦慮,無論是中國為不輸于起跑線的家長們,抑或《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描寫的參加標準化測試的美國孩子和老師們,為什么制度越完善,效果反而越糟糕?
? ? ? ?我總覺得,教育是個人化的行為,所以孔子“因材施教”到今天仍然有其不可磨滅的閃光點,在現代教育的當下,在受教育的群體越來越龐大的今天,各種為解決現代教育困境、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的舉措,往往猶如雙刃劍,給人陽光燦爛的背后,一定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和漏洞。而彌補這類無可避免的漏洞的方法,我想在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找到了一些。
? ? ? ?奇跡發生在霍伯特小學第56號教室,一間位于洛杉磯市中心的會漏水的小學校。不知道雷夫老師本人會不會認為那些成功便是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有一些些偶然因素的小奇跡。我不知道原來的書名——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教書就像你的頭發著了火是什么意思,大概是美國人的幽默。看了自序才知道,源自于他遭遇教學中的挫折,感到疲倦而沮喪的時候發生的一次意外。課堂上當他幫助一個小女孩點酒精燈的時候,他的頭發著火了,六七個孩子過來打老師的頭解救老師。“危機解除后,我覺得自己簡直像個白癡——模樣也像,但同時也覺得當老師真好(這可是我好幾個星期以來第一次有的感覺)”然后,他說“我告訴自己,如果我這么在乎教學,在乎到連自己的頭發著火都沒有發現的話,那么我的方向就走對了。從那以后,我要用頭發著火似的態度,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 ? ? ?這個舉動的確有那么點點瘋狂,但是觀照整本書,從哪個角度看,雷夫老師的教育舉措都不叫“頭發著了火”般的瘋狂,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我真覺得雷夫老師是瘋狂的,那就是對教育的無限熱忱和對孩子的愛。也許,雷夫老師的教育理念正可以歸結為我們當下教育最為缺乏的兩個詞:尊重和信任。
? ? ? “當個老師真好”,它可以使自己有機會去幫助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認識自己和世界并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使他們多一點機會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生命。理論上說,教師的工作是太陽下最光輝的。可是理論永遠只是理論。面對現實,面對現代教育,雷夫老師說,想在這樣一個只重視高薪運動員和流行明星的世界中,培養仁慈、杰出的科學家和消防員,簡直是不可能。
? ? ? 現代教育像用各種模具在塑造人,教育也成了眾多職業中的一種,大多數老師隨著歲月流逝慢慢沉淪,“教書育人”只取其前者而自動忽略其后者,或者有人說把前者能做好已經是上上之德了。誰有為此付諸全部精力的勇氣與力量?所以,對于那些希望世界會更好,并努力奉獻的老師們,這本書不能不說是一種慰藉——有那么多更優秀的人更優秀的教師,像星星一樣散布在世界各地,吾道不孤。
? ? ? 最為讓人欣賞的是,雷夫老師不僅有熱忱,更有策略。為眾多老師及參與教育的家長們提供了具體實施的案例,在指導怎樣對待處理諸多教育教學問題時,列舉了諸多事例,甚至列舉了許多書名、音樂以及網站,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 ? ? 列舉一些本書對我的教學教育觸動較深的地方:
? ? ? 物質獎賞的弊端。我一直在思考物質獎賞的弊端所在,感謝雷夫老師為我解惑。雖然斯金納從行為分析角度確認獎賞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但是這種“賄賂行為”的確有弊端,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從另一個角度看,物質獎賞并不比精神獎勵來得有效。
? ? ? 教育的威脅性。雷夫老師敏銳指出,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讓我想到孔子一句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懲罰,的確很高效,但是高效的就是好的嗎?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一邊談自己怎樣愛心幫助每一個學生,一邊在學生犯錯時,怎樣嚴厲懲罰等行為,這樣的教育方法在短期內的效果,可是孩子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 ? ? ?循序漸進地給孩子們提出行為的要求和準則。“尋找第六階段”這一章,雷夫老師談到了道德發展的六個階段——1、我不想惹麻煩,2、我要獎賞,3我要取悅某人,4、我要遵守規則,5、我能體貼別人,6、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這些準則有實際操作性,比“小/中學生守則”虛無縹緲的各種熱愛不知道高明多少倍。但是,真要實施,得付出老師巨大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效果,正如雷夫老師舉的例子,倆從56號教室畢業的孩子,回來到處扔煙霧彈,首先先把他的車給爆了。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這些作物除了受到學校的影響之外,還有社會的,家長的……太多太多因素了,因此,若想著付出和回報成正比,我覺得從事農業比從事教育業更有可行性。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第六點,有人把他的這一理論和孔子的慎獨相提并論,可見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如果真能做到這些,不用太多,那么幾個孩子,會讓你驕傲一輩子。
? ? ? ?合上書再次回味,這個小小的第56號教室中究竟發生了什么呢?雷夫老師說他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突出的創造力,于是就給他們其能力范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其實,我想說的是,他給了他能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生命。我們可以書本附錄D,雷夫老師的一天生活記事上看得一清二楚:早上6:30,56號教室開門……早上11點,課間休息,有興趣的同學自由參加吉他課程;12:30午餐時間,有興趣的同學自由參加搖滾吉他課程……下午18:00,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回家,有些會留校繼續自修。每年48周,每周6天,每天將近12個小時……雷夫老師除了付出,還是付出。四分之一世紀的堅持與執著,不能不讓我們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