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樂榕放學回來敲門,我放下手中拖把走到門邊,確認樂岑還在熟睡,再把門打開。
首先進來的是兩支百合,樂榕興奮地握著它們遞過來,花香一下就把我美暈啦。她嘰嘰喳喳地說:
“之前母親節沒有時間幫你過,今天補!”
“剛在公交車站旁新開的花店買的。”
“你喜歡的白百合沒有了,只有這種顏色。”
“兩支12塊,我早上帶了20元去學校。”
我都忘記母親節那天她問過我喜歡什么的問題,也忘了她要為我做一頓飯的計劃,此刻整個客廳都是花香。
我突然想,她一個十歲小姑娘放學回家買兩支花送給媽媽,握著花走在回家路上時,聞著花香,那短短5分鐘一定成為她童年的美好回憶,她可以主動創造幸福感,而且傳遞出來。
我歡喜接過兩支花插進瓶中,移到滿滿夕陽的窗邊,拿起相機調試著拍起來,希望可以用影像留住美好。
那百合有一兩片花瓣有瑕疵,在我眼中卻比自己曾經買的花更美。片子做后期了,不是因為瑕疵,而是想把花做成溫玉的感覺留下。
樂榕已經習慣我用相機左左右右拍,“模特”是她挑的,沒有語言的認可,她應該體會得到我的喜悅。
她繼續跟我聊,聲音無意識提高時我給點眼神,她會緊張地捂住嘴看一眼搖籃中的小妹,低聲接著聊。
“媽媽,你看你看你看!”她讓我停下拍。
我回過頭看見她近90度彎腰,雙手攤開向前伸出舉高,猶如舉著寶物進貢一般。
“今天中午我寫完作業,劉老師安排我把練習冊發下去,我就是這樣送到每一個同學面前的。”
有時還會附加說一句:“您的快遞已到,請查收!”
老師安排的工作都是積極+積極完成的,一輩一輩都是一樣一樣的。這小創意會給需要安靜的中午作業時間造成多大的騷動,我擔心,“那你們同學不是好興奮的?”
“是啊,他們都好高興的!不過都很安靜,等著我走過去。”
安心了,小朋友已經是大朋友啦。
喜歡用文言文的才子,老生般說給她一個五星服務獎!
最靦腆的男生收下練習冊后笑個不停。
調皮的同學策她什么時候改行做快遞啦?
有戲的孩子嚴肅拿著筆湊到她面前在空中揮灑簽收,五星好評。
同學們非常非常喜歡這位“快遞小妹”,安靜地期待作業快一點到手上;“快遞小妹”享受同學對自己幽默的贊賞;我特別欣喜她不按“套路”的創意,還有講臺上老師的包容。
十來分鐘的事情小姑涼一直歡喜到家與我分享,時隔幾日我想記錄再次跟她聊時,眼中還有喜悅。
自給的快樂、傳遞的快樂她都體會到了,喜歡她的“非套路”事件,會降低我對她早上不疊被、孫大圣般持筷、書籍四處散落等等的無奈感。
拍完照后我對樂榕交代趁樂岑還在睡我也去補下覺,她自己安排。
等我醒來,她取下砧板正在切茄子,實施母親節做飯補課計劃。我睡著期間她取出家里唯一一本菜譜書,找到自己可能操作的菜式,抄下書上如何挑選新鮮蔬菜的重點,帶著小抄去小區后門蔬果店買一根茄子(好像是3元錢,20元可以完成的事還挺多。)
得知她完成這一系列事情后,我仿佛看到長大的樂榕,獨自有趣地生活,有朋友、有美食。
我常常對樂榕說的一句話即是:
“我發現你做事情剛開始不會是做得最好的那一個,多練習后你會找到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對象慢慢做得好起來,甚至于小范圍最好!”
這話不能對每一件事都立刻見效,她經歷的小事多了后,也慢慢認同這句話,懷疑以后她會用這句話訓導老妹,挺好,我可以省點心。
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創造的,比獲得滿分產生快樂珍貴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