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時光里,猶如魚在水里。我們看魚,覺得魚最為自由悠閑;魚如果有思想,一定不這么認為。可惜人終究不是魚,無法明了魚的苦惱。作為人,我們也未必明白自己內(nèi)心真正渴求什么,更談不上體恤他人的心情了。
人的心緒,雜陳在每個不經(jīng)意的步伐中。或趕路,或閑庭,不取決于道路是否寬窄,而源自我們行走的心態(tài)和對道路的思考。當我們不想趕路了,速度慢了,風景就進入了心中,一些原本被我們忽略的風物,帶著詩意的感傷,潤入心田。我們開始感慨慢生活。慢,是對匆忙人生的背叛和糾偏。慢,自有其樂趣和價值。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活得太累,閑暇漸漸進入了主流話題。鄉(xiāng)愁,也成了城市建設(shè)繞不開的情感需求。
所謂的鄉(xiāng)愁,在忙碌人看來,純屬閑愁。現(xiàn)代人風風火火,日理萬機,發(fā)閑愁簡直是罪過。所以,小女人般的文字、閑愁的藝術(shù),免不了被人哂笑。更有宣言出走、逃離、私奔、隱居者,熱鬧則熱鬧矣,但總有炒作的嫌疑。人的內(nèi)心如果真正渴求安寧,是無須宣告的。問題是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把孤獨當成時髦,把寂寞寫成潮流,卻終究無法享受孤獨,習慣寂寞,這是現(xiàn)代人最為矛盾的心結(jié)。
讀他人的書籍,寫自己的文字,這是近幾年我的生活狀態(tài)。外部的聲音稀了,內(nèi)心的思緒卻變得磅礴了。但我知道這些都是假象,真實的生活是推不開的。職場的感觸、家事的瑣碎、教育的煩惱,處處都在消耗你的精力;乃至一縷陽光、一層霧霾、一場冷空氣、一段插曲、一番話語,一次失眠,都會影響你的心情。焦灼、憂慮、緊張、憤慨、傷感、喜悅、恬靜,各種情緒交替,你很難一股腦兒推開。縱然暫時推開了,有些雜緒卻像流水一般,隔一段時間自動流了回來。你只能嘆息自身的修煉還不夠,尚不能把自己超拔于塵俗之間。既然人人是凡胎一具,人間煙火的生活,必然如影隨形滲入每一寸時空。
如果在瑣碎平淡的日子里過出詩意的生活,我們就擁有了詩人般的情懷。如果在忙碌繁雜的職業(yè)中漂洗出高雅的情致,我們自然進入了哲人般的境界。當社會日趨功利,我們想辦法讓自己淡出功利;當周圍習慣于從眾,我們不妨讓自己站得遠一些;當人人宣揚時間就是金錢,我們不妨偶爾大方地揮霍時間和金錢,勻出一整塊時間給自己,啥事也不做,就享受閑暇時光,發(fā)發(fā)呆,聊聊天,讀讀書,喝喝茶,走走青石板路,看看老房子……無須考慮性價比,無須考慮花錢能收獲什么,一切隨心隨意,生活瞬間變得簡單而純粹。這個時候你心頭啥閑事都沒有,你就是無所事事閑逛,你不對任何事務(wù)負責,甚至你也沒有什么苛求,真正的云淡風輕——盡管只是短短時光,卻能抵十年塵夢。當你以后懷想往昔,你可能會忘記曾經(jīng)值得驕傲的事業(yè),如這樣的閑走,卻能在你內(nèi)心留下一縷縷的軌跡,猶如撫摩著歲月的皺褶,每一道折紋里都鑲嵌著生活飽滿的饋贈。
我們習慣了忙碌,閑暇就顯得奢侈;我們言必談責任,逃避就顯得猥瑣;我們宣揚事業(yè),生活情趣就被輕輕掩蓋;我們崇尚意義,個人空間就被一再壓縮。現(xiàn)代化猶如一場冗長的盛宴,有人在舉杯,有人在端盤,有人在洗碗,人人各得其所,誰都不可缺席,誰也無法逃離。如果你歸隱到山溝溝,現(xiàn)代化的霧霾同樣會不遠萬里去拜訪你。
人要善于忙中偷閑,自我調(diào)理。事永遠做不完,那么就要有條不紊地做;錢永遠賺不完,那就多給別人一些機會;路也永遠走不完,那么就走自己喜歡的路,別人的路你就不必眼紅了。古來禪宗最推崇生命智慧,悟道即可成佛。且在心里默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這等曼妙詩文,縱然此時無花無月,無風無雪,只要心頭無閑事,就是人間好時節(jié)了。若得如此心境,只要有閑暇,我等即可陳倉暗度,思緒所及,四季之絕佳,地理之奇妙處,皆可潛入心之沃野。胸腹之間,自有層云慢起,相襯著一段靜美時光,若即若離,如癡如狂,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