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始在簡書寫作是始于2015年的12月底,來到簡書這個大家庭也快2個月了。
在簡書,除了能讓自己的文字找個窩外,更感動的是簡書這個平臺讓更多喜歡文字的人開始了一場文字之旅。這個“人人寫作”的平臺,讓很多人愿意筆耕不輟、愿意深夜寫文、愿意拼命閱讀,無疑,簡書真的影響了很多人。
筆者在簡書也快混跡2個月了,恰好最近讀完了《<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一書,基于此,想和大家分享下個人的簡書寫作心得。
一、我要寫什么類型的文章?
分析簡書文章類型,干貨類偏多,雞湯類其次,還有就是時下熱點、書評影評、情感故事。
如果,我要寫干貨類文章,那我得保證這是自己生活中經歷過的且有用、對別人有幫助。否則,為了堆干貨而寫文,也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我要寫雞湯,那我至少要熬一碗營養的雞湯。如果只是個人的小情緒,那么憑什么要讓讀者花流量來買單。
如果,我要寫時下熱點,那么我得找個獨特的角度吧。人云亦云,別人都說爛的觀點,毫無新意,那誰又會反復閱讀呢。
如果,我要寫書評影評,那首先自己要真的有所感悟,如果觀點不夠新穎,那么至少要能打動自己吧,否則,怎么去打動讀者呢。
如果,我要寫一個故事,那么我的故事主題只能有一個,不能三心二意、東扯西拉。衡量故事最好的標準就是——動人。
其實,不論寫什么類型的文章,要不對別人有用、要不讓別人覺得有趣、要不讓別人感動,否則,我們憑什么讓讀者花流量來讀呢?
二、如何讓我的文章吸引人?
1、一個不差的標題
在如今的電子化閱讀時代,一個好標題往往決定著點擊量,而文章的質量決定著分享次數。為什么不愿意給你的好文章取一個好標題呢?相得益彰,多好啊。
其次,選擇標題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就簡書而言,編輯好歹也要考慮到收錄文章的點擊量吧。文章再好,標題超爛,讓編輯情何以堪啊。
標題就是一篇文章的臉,在這個看顏的時代,你本可以決定自己文章的臉,為何偏偏要去硬拼才華呢?
2、一個獨特的主題
無論我們撰寫什么樣的文章,主題陳述都將是最重要的寫作,一個好的主題是文章的主動力。
如果一個主題都被寫爛了,那么真的很難寫出新意。所以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能留意到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讓自己的文章有個獨特的主題。那么,怎么去發掘獨特的主題呢?
首先,短缺就是獨特。如果我們難以在一些常見主題中寫出新意,那就去關注那些被別人遺落的主題。
其次,對立就是奇葩。對于很多尋常的主題,主流論調一般都是寫作的對象。那么,如果從對立面出發去尋找主題,找出理論基礎后自圓其說,往往就能推陳出新,寫出特色。
最后,新奇就是力量。在確定文章主題時,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很多主題,那些很快就能想到的主題,一般都是普通乏味的,這時,一定要多想一下。除非,靈感突然乍現,想到的某個主題能讓你充滿激情、非寫不可。
3、嚴密的邏輯結構
講真,一篇文章,著實考驗一個人謀篇布局的能力。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如果自己都不能把一個主題講清楚,那讀者又怎么能看得懂、從中受益呢?
即便是情感故事類的文章,也是有著清晰的故事脈絡,要不隨著時間展開、要不隨著情感變化,不可能戛然而止,轉敘它事。
嚴密的邏輯結構一般是在文章構思時完成。那么在構思時,如何克服思維混亂的缺點,培養自己嚴密的邏輯思維呢?
首先,可以嘗試小時候寫作常用的“列提綱”的方法。雖然很土,但對于寫干貨類、書評影評類的文章還是很有幫助的。
其次,嘗試用“思維導圖”這個軟件。尤其是寫綜述類文章時,篇幅較長、思維較復雜,我們常常會被自己繞暈,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幫我們逐步規劃好文章架構。
最后,運用“回憶法”。當一篇文章寫完時,自己在腦中回想文章是如何展開敘述的。如果自己都理不清思緒,那肯定是存在邏輯不嚴密問題。
4、合理的言語措辭
很多人認為,好的文章必是文采斐然,自己文章寫不好,是因為輸在文采和遣詞造句上。然而,恰如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所指,詞采是文章的肉,架構是文章的骨,思想是文章的神。光有文采,還不能稱之為一篇好文,詞采只是其中之一。
但辭藻與文膽共舞、架構與思想并驅,這是短期內無法達成的,須得廣閱讀、多寫作。
然而,合理的言語措辭卻是每一個寫作者應有的要求。詞語使用不當,或言語太黃太暴力,都是我們所禁忌的。雖不要求辭藻華美,但質樸平實得是基本的要求。
如果言語措辭多漏洞、多歧義,那么編輯讀起來都困難重重,又怎么能收錄你的文章呢?
5、充實得當的內容
一篇有質量的文章,應是內容充實、詳略得當。不會截然而止、不會拖拉乏味。任何一個主題,若想闡釋得較為深刻或全面,絕對不是幾百字就能解決的。
如果,你惜墨如金,一個宏大的主題只用幾條微博的長度就解決了,那必然是內容不夠充實。更何況,高考都要求800字以上呢。
另外,詳略不得當常常是很多人存在問題,而且自己還發現不了。很多人寫文章很任性,字隨情動,想到哪寫到哪,然而,節制是每個寫作者應有的素養。你一吐為快,可讀者呢?那些沒用的、不合主題的,讀者沒有義務來接受。
6、貼切美觀的排版
排版就是一篇文章的外衣。你本可以給自己的文章穿一件漂亮大氣的外衣,為何你偏偏不呢?
你看了簡書的這么多熱文,難道你還沒發現以下幾點嗎:
首先,每段之前已經不需要空兩格了。很多人,秉承學生年代的優良傳統,在用電腦寫文時,還空兩格,但因編輯器不同,常常顯得排版極其亂。
其次,請一段不要寫那么長。明明可以分幾小段來寫,非得湊在一段,導致整篇文章就三段,一段好幾百字,讓人讀起來超級累心。你要知道,碎片化閱讀的特征是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訊息。請多分幾段,讓讀者迅速找出你的核心。
另外,標注你文章的精華之處。對,這還是碎片化閱讀下的產物。標注出文章的精髓,讓讀者一眼就能抓住核心,也方便別人摘錄啊。
最后,如果可以,請圖文并茂。在簡書,讀者首先接觸你的文章時,是標題、作者、配圖,然后點擊進去,是文章內容。在這個讀圖時代,網絡美圖那么多,為什么不給自己的文章配一幅貼切美麗的圖呢?
三、我一定要修改
一篇文章寫完后,請一定、一定、一定要修改。
1、內容的修改
什么是內容的修改?不是說大動干戈、砍肉削骨,而是看看有沒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或刪減,有沒有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沒有地方需要解釋得更清晰一些。
2、連貫性的修改
若文章不夠連貫,讀起來跳躍性太大,那必然會讓讀者讀起來別扭,同時也反映了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夠縝密。所以寫完后,一定要讀一讀,改一改,最后達到渾然天成是最好。
3、細節的修改
一篇文章出來,首先得不能有錯別字吧?尤其是如今的電腦寫作,更容易出現別字,一定要排查。
另外,標點符號得正確使用。我發現,很多人用六個句號代替省略號。遇到不會敲的符號,完全可以去找度娘啊。
最后,刪繁就簡。明明可以一句話概括的,就別用三句話去說;明明可以一個“因為”來說的,就不要用“根據這樣的情況”來解釋,太累心了。
盡管你一直對自己很嚴格,但還是會迫不及待地希望別人欣賞到自己的作品。這樣的心情戰勝了理智,你恨不得立刻能把文章投出去。
但,千萬別這樣!去睡一覺吧,等自己的感情冷卻下來后,再以一個編輯的身份去審查稿子,你會發現,原來還有這么多漏洞。記住:一定要修改。
其實,寫作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無論寫什么,每一個寫作者都無法離開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真誠”。真誠地分享每一個故事,讀者也必會以真誠來回應。
有人說:“在充滿了擔憂的土地上,永遠生長不出風格。”愿我們都能在簡書勇敢地寫出自己的故事,寫出自己的風格,不因首頁拒稿而退縮,讓我們一起與簡書、與文字“死磕到底”吧。
我是獨舞,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