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使用,想著還是希望自己正襟危坐,認真對待的。
幾年前,還在原來的單位工作,生活兩點一線。那時候在準備考研。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從一個圍城出來剛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就又自己投到下一個圍城里面了。那時候應該是很久沒有緊張過了,所以擔心考不上的情緒特別強烈,高度警覺,焦慮不安。
因為住的單位宿舍邊上就有一座山,早起的時候可以聽到鳥叫,運氣好天氣不錯的話,空氣也有非常醇正的味道。想來這基本上是每天最開心的時間了,別的時間不是復習就是上班,基本不會愿意自己停下來。
有的時候我會盯著天空發呆,不知道是不是太累了,總覺得天空有催眠功能,立馬回犯困睡著。醒來突然有一種危機感,長此以往,難免自我懷疑是不是抑郁了,是不是太拼命了。
我現在依舊會有這樣的疑問,多少的努力算是夠了,怎么樣的生活算是可以了。如果說我們都是被價值觀引導著奮斗拼命,那似乎只要放下那些念頭就會有答案了。不過我想人活于世是很難脫離這個社會的,而且不被價值觀引導本身似乎也是一種價值觀。所以,這個問題對于我,好像難以衡量,也就不太能夠處理。
得虧當初早上狀態最好,不然我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抑郁了。不過到了現在來看看,當初是不是多了依舊很難去評斷,只是覺得自己沒有白白努力那么久,完成了目標終歸都是個挺好的結局。
我記得當初最糾結的點就是周圍接觸到的“你何必那么努力”的一種能量,它如此的強大以至于我一度以為我那樣是不對的。應該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總關注享受了,所以總會覺得自己應該過得舒服一點,干嘛非那么努力呢?
糾結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好處,你往往不會盲目的做出一個決定。這樣糾結著過了很久,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狀態很糟糕,然后就想放棄,想想自己的愿望又不舍得放棄,實在堅持不了就刷劇吧。刷完了第二天繼續焦慮糾結。
我們的文化很講究度,“過猶不及”么。所以我也一直希望有自己的那個度,那樣的話,到那里就好了,就可以放松一點了。只是好像一直沒有辦法找到。
馬云說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總會覺得有點虛,夢想這東西,基本都是實現的人說他好,那些沒有實現的沒有說,好像倒顯得它的力量很大似的。所以和夢想比起來還是實實在在的過好當下吧。
只是這樣的話又顯得悲觀了一些,羅杰斯說過人都是有自我實現的需要的,那么似乎放棄希望有點泯滅人性了。
我一度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寫作了,那么多事情完全沒有時間靜下來做這樣的事啊。我會覺得專注現在要做的事吧,可能就好像村上看到天空中壘球飛過,時機到了自然就可以做成一件事了。只是突然想到自己有寫作的一個愿望,好久沒有做了,所以又找到這里開始自己的小計劃。做不做的好似乎還很難預估,會不會有人看我也不知道,我倒是真的很希望可以有人交流和指點的。
活在當下讓我充滿力量。
只是我漸漸地也可以理解希望的價值了,即使再困難,自己再糟糕,生活再混亂,只要有希望,就可以支撐我們活下去。我也不知道會不會過得越來越好,只知道還有很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可以一次次的從泥濘里爬起來,我希望有一個美好的那一刻,也是很美好的那一個我吧。